一、学系简介
中山大学历史学科在20世纪20年代即已创设,多位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如陈寅恪、顾颉刚、傅斯年、岑仲勉、梁方仲、刘节等都曾在此任教,奠定了深厚的学术根基。1998年,历史学获得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11年,教育部将历史学一级学科调整为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3个级学科,我校同时获得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中国史一级学科被评为A-,排名全国第5。在2020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中山大学历史学全球排名168位,居国内第六。
历史学系(珠海)成立于2015年10月,与历史学系形成错位发展、学科优势互补的格局,保持历史学各一级学科的完整性,侧重世界史一级学科,重点发展世界古代史、欧洲史、艺术史、科技史、海洋史等研究方向。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已形成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完整办学体系。培养学术基础扎实、富有人文精神、通晓欧洲古典语言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大在历史学前沿方面的学习力度,培养具有全球史观用有学术眼界与功底的科研从业者,并为中国涉外事务及国际问题研究提供人才支撑。
目前,我系人才队伍建设主要通过“百人计划”等人才引进途径,吸纳海内外杰出学者,并吸收优秀的中青年学者成为博士后和专职科研人员,构建多元化的人才体系。未来,历史学系(珠海)将以全球化的视野、前瞻性的问题意识,着力发展世界古代史、地区国别史、艺术史、科技史等研究方向,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与地区展开针对性研究,并整合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深化完善世界史学科体系发展。
二、办学环境
历史学系(珠海)位于珠海唐家湾镇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校园背山面海,兼具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与宁静致远的学习环境。学生宿舍条件在国内处于前列,2020年8月我系搬迁海琴六号大楼,师生拥有极佳的办公、科研、教学、学习环境。
中山大学三校区五校园的图书馆为师生学习和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和电子数据库资源,如GaleScholar、Proquest系列、Project MUSE、Jstor、基本古籍库等,资料的丰富程度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此外,我系还与校图书馆合作设立资料室,引进大量的基本史籍,如《丛书集成》《明实录》《清宫内务府奏销档》《天一阁藏明代政书珍本丛刊》《中国明朝档案总汇》、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乐步古典丛书》)以及系统的西方古典语言外文工具书等,为全系师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极大便利。
学系资料室:
会议室:
办公室:
党员活动室:
教职工之家及休憩场所:
研究生课室:
三、师资队伍
学科带头人
吴滔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系主任,国家社会料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珠海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分委员会委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七批省级培养对象名单。兼任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地理学、明清社会经济史。先后出版《清代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的空间透视——以苏州地区为中心》《嘉定县事——14至20世纪初江南地域社会史研究》《国史家事:〈致身录〉与吴江黄溪史氏的命运》《中国运河志·城镇》等著作,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70篇。
截止至2022年9月,全系教职工30余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助理教授5人,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10余人,师资队伍已具备教育背景国际化、年轻化、学科多元化的特点。在“十四五”期间,我系将继续加大引进学科背景优秀、科研潜力深厚的高级人才,实现师资队伍人数倍增,形成一定规模的学术共同体。
四、人才培养
历史学系(珠海)教学具有国际化、多校联合、精英化三大特色,围绕中山大学“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史学基础知识,通晓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熟练掌握英语和第二外语,了解拉丁语、古希腊语等至少一门欧洲古典语言的史学精英。目前学系共有本科生283人,研究生75人,已形成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完整办学体系。
同时,本系也在努力探索具有新意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方式。以充分开放的形式,吸引全世界的优秀学者来系研究、授课。推进世界古代史、埃及学、亚述学、欧洲史,希腊史、罗马史、英国史、法国史、德国史、日本史、阿拉伯史等地区国别史以及中外关系史、艺术史、科技史、经济史等专门史的研究。现今已做初步尝试,在中山大学原有的教学资源上,同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教学团队合作开课,与各高校优秀学者联合推出优质讲座,让学生在最优秀的团队下进行精英教育。
五、课程特色
专业课程设置上,回归创立于中山大学的史语所传统,坚持历史语言本位,设立多门欧洲古典语言课程,并侧重史学基本功训练,强化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的教学。通过这种在国内独具特色的课程安排,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形成基于对于人类多元文明历程了解的全球视野历史观。
课程模块 |
课程内容 |
专业基础课程 |
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西方古典语言、英语历史文献导读、世界上古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
专业核心课程 |
史学概论、历史地理概论、西方史学史、埃及学、古希腊史、罗马史、拜占庭史、欧洲史、亚洲史、考古学导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 |
专业特色课程 |
历史地理田野、区域社会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中国古代史迹考察、外国古代史迹考察、海洋史、环境史、艺术史、科技史、地中海史 |
我系设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开展国内参观实习、课程实习、暑期田野实习以及国外见习,并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实习。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术创新精神,肩负起历史学从业者的社会使命。
六、实践教学
参观实习:包括国内和国外实习,在实践活动中浸润专业教育,让学生们从感性体验到理性思考,理解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课程实习:充分利用文博资源,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到广东省博物馆、鸦片战争纪念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广州市博物馆、中山故居纪念馆等文博机构,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对专业知识、理论的理解。本科阶段开设“历史地理田野”“区域社会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两门实践课,分别去佛山、吴川等地实践村落田野调查。
暑期田野实习:暑假期间开展长线田野教学,前往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历史胜地考察学习,让学生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互相砥砺,切磋学术,更深入地掌握历史学知识,并学习历史学野外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和研究规范。
七、慎思班培养
作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本系设有历史学基地班—慎思班。“慎思班”以“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思路,培养高素质、多层面、具有广博知识和创新精神的史学人才。
学生进入本系后,根据学习成绩、自身的研究兴趣和专业老师的综合评价择优进入“慎思班”,获得导师-对一的指导,同时通过坚实历史语言学训练、中外历史基础的讲授,具备“三基”(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人、“四性”(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思辨性、交融性),能够独立地进行初步的学术研究。毕业生优先获得海内外名校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可在教育、文化等相关部门任职。
八、学术科研
我系创系以来,已与中国史学会合作,成功举办“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海上丝绸之路’与南中国海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等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并通过“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历史学系(珠海)分论坛”等多类型的学术活动,扩大我系所有学科在学界前沿领域的影响力,吸引海内外青年才俊,打造学术共同体。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类型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团队建设,开展“两岸研究生历史人类学田野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到访讲学,全方位地推进我系所有学科的发展进步。今后,我系将继续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本系师生投入到国际前沿的研究交流当中。
2017年9月,珠海市批准我系设立“特区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该中心是珠海市第三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研究,通过举办多学科专题学术研讨会、开展基地下设研究课题、发表出版专题论文及论文集等多形式,从事学术前沿的研究与交流。同时,该中心也肩负地方责任,围绕珠海发展战略,与珠海经济特区研究会合作,承担社科规划项目、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的研究题。中心将为地方政府施政提供参考和借鉴。
九、党建工作
在学系党总支的领导下,我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等各项工作。近两年,我系陆续出台《“课程思政”工作落实方案》《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等多项党政、教学、人事工作管理办法,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由书记和系主任牵头,对人才引进、师德师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材选用进行政治把关和规范管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系目前有师生党支部、学生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等三个党支部。近年来,我系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每月学习、专题学习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组织承办“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21年党史知识竞赛”、组织师生赴汕尾市、韶关市等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培训等红色教育实践学习活动,强化了党员师生的党性修养,提升了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推动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等参与到学系党建工作之中,培养锻炼了一批党的优秀的后备力量,其中学生第一党支部荣获2021-2022年度“对标争先”项目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革命传统教育培训——汕尾市红色革命历史考察学习”活动获中山大学2020年度“最佳党日活动”。2022年,我系入选学校“三全育人”首批示范单位。
十、学生生活
紧密围绕中山大学“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开展各类思想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第二课堂教学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培养思想品德好,专业素养扎实,富有人文关怀、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人和建设者。
我系坚持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每年以学生学术社团“山海学社”为核心积极组织特色活动“中西古典文明节”,举办舞台剧、知识竞赛、定向越野等多项活动。平时定期开展长跑活动等各种体育比赛和优秀电影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