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背景:
2005.9—2009.7,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学士。
2009.9—2012.7,陕西师范大学世界史,硕士。
2012.9—2017.6,北京大学世界史,博士。
2013.9—2014.9,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Visiting Fellow。
2019.9—2019.10,美国哈佛大学美国研究项目访学。
工作经历:
2017.7—2020.7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特聘副研究员
2020.8—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跨国史、美国对外关系史、冷战国际史、国际组织史
主要论文:
1、《冷战期间的美苏科学合作与竞争——以“国际地球物理年”为中心的考察》,《世界历史》2023年第6期,CSSCI,独立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24年第4期全文转载。
2、《核恐惧与美国科学家对核国际控制的追求(1945-1946)》,《世界历史》2018年第6期,CSSCI,独立作者。
3、《科学家在国会的活动与美国1946年原子能立法进程》,《历史教学(高校版)》2020年第1期,CSSCI,独立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20年第7期全文转载。
4、《“为人类生存而宣教”:科学家的核教育活动与美国1946年原子能立法》,《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CSSCI,独立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20年第1期全文转载。
5、《冷战时期科学家组织如何影响美国核政策——以宜居世界委员会为中心的讨论》,《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CSSCI,独立作者。
6、《国际组织史研究中的数字化资源》,《全球史评论》第25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CSSCI,第一作者。
7、《欧洲流亡科学家、科学国际主义与英美核武器研发合作的肇始》,《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第9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年,第238-265页,独立作者。
8、《维护美国信誉:福特政府亚太政策探析》,《美国研究》2015年第5期,第140-154页,CSSCI,独立作者。
9、《论20世纪40年代中美苏三国在中国新疆的博弈》,《史学集刊》2012年第4期,第39-47页,CSSCI,第一作者。
10、《中美解冻过程中的罗马尼亚渠道及其关闭原因》,《冷战国际史研究》第1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第17-37页,CSSCI,独立作者。
课题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科学家与美国核政策的演变研究(1939-1972)”(编号:19CSS021)负责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美国非政府组织与东西方冷战研究”(编号:17ZDA224)子课题参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