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zhye2 | 发布时间 2017-11-09
10月末,按照原定计划,每月一次的导师组读书会,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开始了。
读书会一开始,周曲洋老师特别关心同学们的近况,并针对大家普遍问题答疑解惑。
本次读书会的主题是“顾颉刚/傅斯年中国新史学的贡献”,周老师特地请了两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李知真同学提到,《古史辨》第一册自序更多的是顾颉刚先生的治学历程,“在顾先生幼年时是什么促使他研究古史,顾先生怎样研究古史,这样研究古史有什么影响”,并说道,“我们应该像顾先生一样,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
毛奎源同学则说,自己认为历史不应该单纯是某年某月发生了某事,更应该注重这些历史事件背后体现了什么。
随后,周曲洋老师借着《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这两篇文章,带领同学们体会应该怎样读一篇文章,并详细讲述了其中的一些与历史有关的问题,例如「方法比结论更重要」「不是说某种观点被推翻了,它就不具有价值了」,还特别讲述了顾颉刚先生的「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说与考古学中的地层学的关联。
最后,同学们向周老师提出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或者读书会上遇到的问题。周老师解疑之余,讲到“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可能会遇到顾先生遇到的情况,感到迷茫、苦恼,要沉住气。
相信这次读书会都能帮助同学们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好的理解,而这正是活动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