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史之重,继往开来 | 我系2019级本科生参加“百年中大校史巡礼”主题讲座

       11月9日,“百年中大校史巡礼”主题讲座于珠海校区教学楼F520教室举行。本场讲座特别邀请了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天忠为学生们讲授中大校史知识,我系2019级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正式开始讲解校史之前,曹天忠教授首先为同学们解释了经典历史讲述方法、校史研究的时空维度以及校史发展的四个阶段,加深了同学们对校史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为接下来的细叙作好了铺垫。

       随后,曹教授按照“中山先生与中大精神”“中大红色基因”“中大与抗日战争”“中大与近代中国学术”四个板块的先后顺序,将中大近百年校史向同学们娓娓道来。

       曹教授首先从中国地理格局的角度出发,诠释了中大发展历程的特点。他指出,岭南是中国近代改革的前沿阵地,中西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在此先发。中山先生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下不断成长、探索革命的。作为中山先生的精神存续,岭南地区的大学龙头中山大学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务实致用的精神,立足岭南,走向世界,为民族复兴不断输送人才和研究学问。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曹教授强调,作为国共合作的产物,中大是一所血脉里始终流动着红色基因的高校。近百年来,一代代胸怀家国天下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大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李大钊、熊锐等先进共产党员担任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筹备委员的职务,施存统、恽代英等干部出任校长秘书或政治训育部委员,张太雷、陈启修等马克思主义学者开设政治研究班……中山大学在历史上的每一步前进,都凝结着这些共产党人的心血,他们的民族情怀和奋斗精神也随着中大长存,激励着一代代师生为我校进步、民族复兴而不断拼搏。

       历经磨难,弦歌不辍。20世纪30、40年代,抗日战火在中国大地上熊熊燃烧,社会动乱频发,对有“抗日大本营”之称的中大的发展造成了艰巨的考验。但心怀着“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理想,中大师生不仅坚定守护着教育科研的薪火,彼此扶持,辗转云南澄江、粤北坪石、粤东梅州等地办学;也为基层社会发展和抗战救国贡献了力量,曾生、杨康华等校友参加东江纵队抗击日寇的故事,更令在场同学动容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中大在院系调整中积极配合国家发展,为各项事业输送大量学科和人才;改革开放的政策春风则为中大奋进一流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机遇,中大已经成为了中国,特别是广东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在讲座的结语中,曹教授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期望:不能沉迷于过去的光荣岁月,而要继承中大先辈、中华民族的奋斗事业,吸收岭南文化中的务实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向更高远的目标迈进!

       我系同学在接受本次校史讲座的教育后,增加了对中山大学校史知识的了解,以先辈的学术、教育、爱国精神为勉,更加坚定了自身明确责任、努力奋进、报效社会的决心,践行“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为实现学校跻身国内大学第一方阵,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