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日晚,由历史学系(珠海)主办的第三届中西古典文明节开幕式于珠海校区教学楼C303课室举行。本次开幕式由我系党总支万忠娟副书记主持,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志伟教授,我系党总支书记郑哲,系副主任于薇副教授,系主任助理李大海副教授,党政办公室主任陈颖出席了本次开幕式。我系部分教职工和全体在校同学也参与此次开幕式,全场座无虚席。
我系还特别邀请到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副所长、研究馆员、暨南大学客座教授卜工老师做开幕讲座。卜工教授是著名的考古专家,师从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学习田野考古学、先秦考古学,在早期中国的研究方面有原创性、体系性、理论性建树。他的到来赢得了我系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开幕式伊始,由万忠娟副书记致欢迎辞。她首先对到场的各位嘉宾、老师和同学表示真诚的欢迎,并介绍了本场讲座的主讲人卜工教授。之后她简要介绍了本届中西古典文明节的活动概况。以“文明的薪火”为主题的第三届中西古典文明节,将通过学术系列讲座、“考古溯源,探寻文明”主题图片展、“传承文明薪火,孕育中国气派”主题研讨会、稽古杯校园文创大赛等多项活动为大家呈现历史的魅力。
随后,我系郑哲书记致开幕辞。他先代表学系对第三届中西古典文明节的开幕表示衷心祝贺,并就主题重点介绍了本届中西古典文明节的系列活动。他指出,中西古典文明节是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第二课堂”,对我系学科发展、增强全校师生对历史学的关注与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本届中西古典文明节以“文明的薪火”为主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的重要讲话精神,旨在培养全校师生对考古学的兴趣,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增强文化自信;鼓励我系同学锻炼专业能力,推动我系学科建设。最后,他寄语在座同学珍惜宝贵机会,积极学习讲座知识,充分理解并化为己用,从而在学术研究上得到助益。
开幕式的结束,标志第三届中西古典文明节系列活动也正式拉开帷幕。紧接着进行的是“早期中国的文明进程”学术系列讲座的第一讲《从仰韶村到牛河梁——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与转型升级》。
在这场讲座中,卜工教授以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为主线,分“发生发展”、“转型升级”、“中国学派”、“网红学科”、“理论层次”以及“文明新论”六个版块,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中国考古的百年历程。
在讲述了中国考古学从1921年仰韶村发掘开始的一系列转变与进步后,卜工教授提出了对中国特色考古学内涵和道路的一些理解,对中国考古学研究的理论层次加以梳理,强调中国考古学理论必须具有中国气派。最后,在苏秉琦先生“满天星斗”文明起源论的基础上,卜工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结合部”文明论,强调应当重视早期文明重要遗址多出现在异质文化结合地带的现象。
卜老师的讲座言简意深,引人入胜。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我系同学就中国考古建筑特点、考古与文献史料的关系、中国特色考古学的内涵等方面提出了多个问题,而卜工老师也一一予以作答,丰富了在场听众对历史的认知。讲座在全场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最后,于薇副教授和刘志伟教授依次就本次开幕式发表感言。于薇老师首先对本场讲座作了简要的总结,随后以自身的本科学习经历现身说法,强调了讲座对于同学们完善知识体系和拓宽学术视野的重要性。刘志伟教授则指出,聆听考古学讲座,不仅能够学习具体的考古学科知识,对同学们提高历史学素养、培养学术能力和社会文化认知能力也具有长远的益处。至此,第三届中西古典文明节开幕式及开幕讲座圆满举行。
中西古典文明节是我系立足学科特色和发展定位精心打造的重大品牌活动,充分发挥着文化育人的作用,是师生合力搭建起的一个学习、感知中西古典文明的重要平台。在多方努力之下,本届中西古典文明节必将收获更多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成功发挥向全校师生传播历史文化、扩展学系影响力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