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8日-19日,第六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会议由中国史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承办。经大会专家委员会评审,八十余名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优秀青年学者应邀参加本次会议并作学术报告。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汪朝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金民卿研究员,中国史学会秘书长助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科研处处长杜继东研究员等史学前辈莅临本次会议。组委会还邀请了江中孝、蒋梅、唐伟、潘晓霞、苏辉、王桃、李恒、李卫民等知名学术期刊的专家莅临会议。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系主任吴滔教授亦全程参与大会。
11月18日上午,大会在中山大学伍舜德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拉开帷幕,开幕式由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朗研究员主持。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研究员致开幕辞,他首先对近年来中国的史学研究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并指出随着史学地位的提升、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成立,中国的史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史学界要秉持初心、继往开来,进一步加强关乎中华民族复兴和国家大战略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史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史料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等。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他高度评价了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在发掘、培养青年学者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随后介绍了当前中山大学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及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广州)、历史学系(珠海)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学科布局,并对深圳校区历史学科未来的前景做了展望。杭州师范大学周东华教授作为青年学者代表发言,他对当前史学研究“碎片化”的现状及史学研究“碎片化”与“整体化”的关系进行了反思,并建议年轻学者要有自己的坚守和担当,努力平衡学术研究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关系。
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研究员致开幕辞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致辞
会议分为3组18场,与会青年学者从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社会史、历史地理学等专题研究出发,围绕着“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新史料的发现与利用”、“传世文本的历史书写”、“边疆、民族与宗教”、“中外关系史”等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讨论。青年学者相互砥砺,探讨反思,共进共勉,结下了深挚的友谊。与会的前辈学者全程参与讨论,并向青年学者传授了他们治学研究的宝贵经验。大家各抒己见、踊跃发言,讨论现场气氛热烈,交流效果显著。
19日下午的闭幕式由中国史学会秘书长助理杜继东研究员主持。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吕双、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利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信美利三位青年学者先后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了总结。最后,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研究员致闭幕辞,他从治学态度、材料发掘、方法视野、选题角度、现实关照等方面高度评价了与会青年学者提交的作品,认为本次会议超出了预期的效果,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并期许青年史学工作者要砥砺前行、锐意进取,努力成为未来中国史学界的中坚力量。
文案:何沛东
摄影:田思晨
排版:麦少泳
初审:辜梦子
审核:吴滔
终审发布:朱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