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zhye2 | 发布时间 2018-04-16
4月12日下午,我系吴滔副主任(主持工作)为2017级本科生带来了主题为“国税与地税合并的历史解读”的形势政策教育课。
课程伊始,吴滔老师以“税务”为切入点,紧扣当前时政热点,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讲解;介绍了“国税”、“地税”在19大之后的衍变状况以及当前实际的运行模式。他带领大家对中国税务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回顾——“包干制”、“分税制”以及当前的国税地税合并制。在包干制下,财政与税务联合办公,税收以定额形式上缴中央,其余归于地方使用,给予地方很大的发展空间。后来因出现种种不足,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改革成为“分税制”。而在分税制下,中央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归于国税部门;地方税归于地方税务,因此能够同时保证两者税收。随着经济发展,工作繁冗,效率较低的弊病逐渐显露,改革势在必行。合并国税地税,是适应现实、推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从这种过程的梳理中,我们认识到要以理解与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时期的改革,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吴滔老师旁征博引,还回溯了汉唐至清朝的税务体系,为我们厘清国税地税的“前世今生”。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课程末尾,吴滔老师鼓励大家要关心现实。作为一个历史系学生,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站在高起点,胸怀大格局,看到每一处变化之所潜藏的重要意涵。来于现实,回归现实,超越现实,这是历史专业学生的特质,也是这节“形势与政策”课程吴滔老师传达给我们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