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通南北,粤观古今——我系2017级学业辅导小组同学参观广东省博物馆“南粤古驿道展”

 

       10月7日上午,本系周曲洋老师带领其学业辅导小组成员,前往广东省博物馆进行“南北通融——南粤古驿道展览”的参观教学活动。

       南粤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南粤古驿道是周览海丝面貌的最佳契入途径,广东省博物馆推出该展旨在呈现秦汉及之前南北交流融合的过程,魏晋唐宋时期本地社会发展从接受北方文化滋养到内生动力增强并开始辐射海内外的历史,以及元明清时期广东成为帝国版图中货通中外、扬帆七海的南国枢纽的图景。南粤古驿道遗存丰富,该展陈设有文物三百多件,为本系以“一带一路”研究为纽带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展览分为“自然之路”、“历史之路”、“文化之路”与“复兴之路”四个单元,周曲洋老师引导同学依次参观并进行解说:

       在“自然之路”单元,同学们了解到古代广东由水路和陆路共同构成的复杂交通网络,对南粤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通江达海、内接外联的交通枢纽地位形成了初步的认识。

       在“历史之路”与“文化之路”单元,通过参观古驿道的相关遗存文物,同学们体会到中原文化与南粤文化的交融互动,以及广东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起点在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文明沟通中的桥梁作用。在这里,周曲洋老师讲解了广东出土宋代银锭的相关知识,及其反映的南北经济交流面貌。同学们还对马噶尔尼使华过程中外交文书的用语展开了讨论。

       “复兴之路”单元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为理念,指明了南粤古驿路文化的现代价值——通过带动古驿道沿线市县区和古村落的开发利用,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实现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次展览尤为珍贵的是元代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王蒙为元代山水画四大家之一,其同名画作曾拍出4亿高价。而本次展出的作品由故宫博物院收藏,仅借展至10月8日,弥足珍贵。该展品反映了葛洪南下岭南修道问仙的历史图景,是六朝时期中原佛道文化南渡至岭南的生动呈现,学生们长久驻足,认真观摩。

       华灯初上,圆月未消,繁星点点,大家踏上回校的路。脑中回想起今日所见,耳畔回响起今日所听,心里也有了不少今日所感。本次学业辅导小组的课外实践活动,以参观博物馆的形式,丰富了同学们的历史知识、提升了同学们对历史学的兴趣,使同学们对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及本系以“一带一路”为纽带的办学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