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一流学科建设发展论坛暨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建系十周年庆祝大会顺利举办

       9月27日上午,历史学一流学科建设发展论坛暨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建系十周年庆祝大会在珠海校区海琴六号C203会场隆重举行。全国各地学界代表、全系师生员工、各地系友和关心学系发展的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襄盛会。会议由历史学系(珠海)党委书记万忠娟同志主持。 

       庆祝大会在庄严肃穆的国歌声中开场。系主任吴滔教授在会上作发展情况报告,深情回顾学系十年历程。他指出,过去十年是学系筚路蓝缕、白纸擎画的十年,是学脉传承、坚守初心的十年。十年来,学系始终坚持历史语言本位,承袭华南学派优良传统,搭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相融互促,在各领域均取得长足进步。展望未来,学系将以“十五五” 规划为指引,持续深化特色学科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和教学体系,为历史学研究和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回顾了十年前学校对珠海校区新学院的规划愿景,充分肯定了学系在过去十年发展取得的进步,对历史学系(珠海)成立十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殷切期待未来学系能持续发挥优势,进一步助力校区史学基础素养的整体提升。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对学系十年发展所获成绩致以祝贺,寄语未来产出更多具有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朱浒教授在贺信中强调,中山大学历史学科双轮驱动,为其他院校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山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谢湜教授以视频形式恭贺学系十周年生日快乐,鼓舞学系同仁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广东历史学会会长李庆新研究员表示,学系十年创业,开拓新局,可敬可佩,希望未来共同为推动华南地区历史学研究发展、传承地方历史文脉凝聚更强合力。

       中山大学人文学部主任陈少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文史哲等人文科学对于综合研究型大学不可或缺,鼓励学系以十周年为契机,继续耕耘学术,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珠海市社科联闫卫民主席表示,学系在珠海地方文化研究、文化品牌打造中做出重要贡献,珠海市社科联将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共同推动珠海地方历史文化研究高质量发展。

       兄弟院校代表、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张侃教授在致辞中认为,中山大学与厦门大学历史学科有深厚的学术渊源,希冀未来能进一步拓展合作维度,共同筑造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良性学术生态。

       教师代表、历史学系(珠海)副主任于薇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这十年既是砥砺耕耘、硕果累累的见证,也伴随着探索前行中的挑战与考验。面向未来,学系教师将不改初心,矢志不渝地追求卓越。

       系友代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张叶副教授发言中感谢学系教师的谆谆教导与言传身教,祝愿学系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在校学生代表、2022级本科生陈彦希同学讲述了在学系学习与生活的经历,表示未来将继续秉持脱俗求真,知人论世的精神,争当优秀的史学人才。

       庆祝大会在全体奏唱校歌后顺利结束。

       当天上午,我系还举行了陈寅恪铜像揭幕仪式及合影留念活动。陈先生铜像是历史学系(广州)赠送给我系的系庆贺礼。仪式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刘志伟教授主持,陈春声、葛剑雄、陈少明、刘志伟、吴义雄、吴滔、安东强七位教授和博士生何旭荣为铜像揭幕,全体人员向铜像三鞠躬。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深圳大学历史系等多个兄弟院系亦发来贺信,祝贺学系成立十周年。

       十年风雨兼程,十载春华秋实。回望这十载求索路,历史学系(珠海)的每一份成果、每一次跨越,都饱含着各界挚友的鼎力支持与温暖同行。站在新的起点上,学系必将承续中大史学之薪火,把握时代发展之脉搏,继续深化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传承中华文化、繁荣中国学术、服务国家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