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7月8日,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与软件工程学院“偶越古今”高州木偶戏实践团共12名师生奔赴茂名市高州市,开展为期三天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国家级非遗高州木偶戏的传承与推广,以“非遗+科技”为核心,在去年口述采访与档案调研基础上,全力推动高州木偶戏“数字史料计划”“校园传承计划”和“文创融合计划”落地生根。
探寻文化之源:非遗地标点亮传承之旅
7月6日至8日,师生团队深入高州文化地标,走访了高州市博物馆、高州市文化馆、高州市冼太庙及柏桥服务站非遗展厅。在专业讲解员的生动引导下,师生们沉浸式体验了高州深厚的历史底蕴——从巾帼英雄冼夫人的爱国情怀,到木偶戏文化的千年变迁。这场“文化寻根”之旅不仅激发了团队对非遗保护的热情,更收获了丰富的文化资料,为后续数字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智创童梦课堂:AI赋能非遗进社区
7月7日,实践团联合高州市团委走进山美街道城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当地中小学生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数字”科普课程。历史学系(珠海)学生携手高州木偶戏传习所传承人,创新设计木偶主题剧本杀,让孩子们在互动游戏中感受非遗魅力。软件工程学院学生则演示人工智能在游戏等场景的应用,生动展现科技赋能文化的新路径。这堂“智慧课堂”点燃了青少年对非遗的兴趣,助力木偶戏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数字赋能传承:数字化焕新,短剧展风采
为加速推进项目产出,师生分两组行动:第一组在高州木偶戏传习所开展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并与高州市文旅局协作,敲定数字化呈现方案,实现非遗档案“云端活化”。第二组则基于木偶戏主题,创作并拍摄了系列短剧,以生动影像讲述非遗故事。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木偶戏的现代传播力,更体现了“科技+文化”的融合创新,为非遗传承注入强劲动能。
本次活动,实践团通过文化走访、科普教育及数字化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后续将进一步深化成果,打通非遗传承新路径,为高州木偶戏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