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晚,2024级本科生班主任詹镇鹏老师为本科新生开展以“大学 博雅 专精”为主题的班会课。詹老师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着眼于“博雅”与“专精”两个关键词,从西方大学的沿革和个人求学经历两个部分进行讲述。
01
班会伊始,詹老师向大家推荐了金耀基先生的《大学之理念》等书,作为班会的引入。在西方大学的沿革这一部分中,詹老师指出中世纪大学到近代大学的转变,从以欧洲、神学、拉丁文为主到以美国、英语、近代化为主。他谈起纽曼模式和洪堡模式这两个概念,深入分析了两种模式的利弊与实行局限,提及金老师的大学理念来源于纽曼模式。
刚从高中的学习模式进入大学,很多同学不了解自己真正感兴趣所在,在进入大学后感到迷茫。纽曼模式的博雅教育与通识教育体系对学生的人文社科、理工学科、音乐美术的基础与综合素养有全方位的提高,学生也能在学习中选出真正感兴趣的专业。詹老师结合中国实际,以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先生和中山大学的博雅学院为例,分析中国的博雅教育引进与发展。
02
在第二部分,詹老师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提及自己徘徊于博雅与专精的时光。本硕博期间,从人类学到博雅学院到艺术史,从中山大学到香港中文大学,“跨专业、没有把自己局限在某个领域”是老师对自己求学生涯的概括。其中,詹老师也是在本科期间的贵族三洞水族实地考察和读研期间,发现自己对于艺术史的热爱和性格与艺术史研究的契合,最终坚定选择了艺术史研究这一条道路。
詹老师在班会上提到上课不是简单的接收,好的绩点和有资格保研不等于会做学术、会研究,做学术与研究需要找到问题节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鼓励同学们要了解自己的志向、兴趣、所长,为初步迈入大学的新生们对自己如何过大学四年、未来何去何从的思考提供指引。
最后,詹老师用“大学理念”“博雅与专精的平衡”“个人志趣”“职业规划”四个关键词总结今晚的班会。正值百年校庆之际,作为世纪华诞级新生的2024级同学,通过今晚的班会,将深入思考大学理念,探索个人志向,探寻未来走向,不负老师的淳淳教诲,不负自己,赓续百年中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