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12月27日,20级同学以付承章、辜梦子、罗凯、柯佳昕、王雨濛等五位老师所辅导的学业小组为单位完成了“寻访家乡的历史”PPT展示大赛。同学们经过认真准备,向大家展示了各自家乡的独特历史与文化。而各位老师也对同学们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分别评选出了每组2份优秀作品。
本次活动是学业辅导项目的重要活动形式,有利于帮助学生稳定专业思想,增强对专业的理解,帮助学生学会查阅历史文献,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转变高中的思维方式,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付承章导师组
郭雨辰同学从远古至夏商周时期巢地的发展谈起,又以巢地断裂下陷后汇水成湖的古事,追溯了“巢”与“湖”定名的起源。然后她提到范增,周瑜,张籍,廖永忠,张治中,童雪鸿等巢湖人,通过名将和艺术家的组合,侧面展示巢湖人的英勇气概以及文人风骨。而“战争之殇”这一特殊主题和渡江战役纪念馆,展现了巢湖人民在抗战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虽沉重但令人敬佩。
林华晖同学则以饶平置县三饶为切口,展开县治三饶的文化脉络,并结合当代当地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谈到饶平学宫的没落和三饶的空心化问题,以小见大,反思现今农村的窘境,指出要了解中国的乡村,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的发展与乡村文化的繁荣。
辜梦子导师组
梁茵同学以自己对“岭南四大古县”之一四会的实地考察和对四会历代县志、《四会人文》等文献的查阅,探寻石寨村、扶利村与窑村等古村落历史,具有独特南派风格的玉器文化和成为四会人民精神寄托的佛教文化,向我们展现了四会厚重丰富的历史底蕴。
吴晓茵同学以壮族服饰发展史为核心话题,简要介绍了壮族的起源与民族发展历史,同时结合历史文献对壮族在历史不同时期的族称进行了介绍。她又结合《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的序言,提出壮族服饰的兴衰嬗变见证了壮族历史变迁的看法。她将壮族服饰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并且详细介绍了这四个阶段中壮族民族服饰所呈现的特点,同时结合庄孔韶、斯图尔德、邓启耀、马林诺夫斯基等多位学者的观点,分析了壮族服饰变迁的关联因素。最后,晓茵同学对壮族服饰的继承状况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罗凯导师组
郭雨辰同学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作为引子,首先简要介绍了自先秦至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历史。然后挑选了罗湖东门老街、蛇口港与福田华强北这三个地点,通过图片展示深圳40年的前后对比,以此凸显深圳由小渔村变为全国一线城市的伟大成就,探寻了深圳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史。
王美怡同学来自粤北的一座古韵小城——揭阳,她向我们介绍了客家文化。所谓“客家”,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客”,指外来移民;二是“家”,指由中原南下,举家迁徙或落地成家的那些豪门望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客家人因兵燹战乱、国破家亡经历了带有被迫性质和悲怆色彩的五次南迁。这种流动也使客家人更加看重旧有的文化基础和观念形态。同时客家人恪守礼教,重视家庭、关系和家族团体,有着尊奉敬祖习俗。“命长唔惊(不怕)路远”。客家人迁徙的脚步仍未停下,不过如今更多的是主动迁徙。但不管走到哪里,守礼敬祖,仍是客家人的扎根之处。
柯佳昕导师组
帅芃莲同学从乐山的自然地理环境出发,在宏观角度上简析乐山地理环境对多样化经济和盐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介绍了乐山特色经济盐业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四个鼎峰时期。同时,她回溯了佛教传入乐山的历史和乐山大佛的建造过程,展现了盐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乐山盐业文化。
叶典同学来自肇庆,这是一个处处氤氲着历史文化气息的地方。她带着一种“解惑”和“关怀”的想法完成了寻找家乡史的任务。“包拯和叶挺是怎样的人?会给家乡肇庆带来什么;为何家乡在现代化浪潮中经历着一番又一番的改造,它的个性特色、它的传统文化却正在离我们远去?”这是她提出的两个问题。她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不仅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家乡,还懂得了追寻历史的重要意义。
王雨濛导师组
赵一同学的老家距离安仁古镇很近,因此她选取了“安仁”作为她的家乡史报告的主题。在她看来,安仁古镇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就像是川西版图上的一颗明珠,沉淀历史云烟,是一个鲜活的历史博物馆。在报告中,她向我们介绍了安仁的地理位置、发展历史以及其在勃兴时期出现的三位主要人物(刘文彩、刘文辉、刘湘)、有关刘文彩的形象争议、安仁的公馆、古镇博物馆中两件国宝级的文物、古镇的老街和安仁戏院。家乡古镇有着独特气质,在赵一同学的家乡记忆中散发着无限的魅力。
仲若兮同学来自广元,广元是蜀北屏障,两川咽喉,是从金牛道入蜀的必经之路,因此留下了众多三国遗迹。她向我们介绍了“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的昭化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和“三百长程十万树”的翠云廊。满城尽带三国味,遗迹无声胜有声。在仲若兮同学的家乡史报告中历史鲜活再现,穿越时空,同学们仿佛亲身体会了那惊心动魄的三国历史。
评选结束后,导师们为各获奖选手颁发证书。导师们鼓励大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多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家乡史所给予我们的启迪,既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更悟故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