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曲柄睿副教授在我系A324教室举行题为《身体与国政:黄老学说影响下的战国秦汉政治》的讲座。我系助理教授吉辰老师主持,野口优副教授出席讲座。
黄老之学在先秦已孕育风靡。近海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齐国宽容委婉的气度,群贤聚集的稷下学宫促进了黄老之学发展。《邹忌讽齐王纳谏》用身体之美来譬喻治国的说理方式,暗含黄老学说将身体和国政关联起来思考。《老子》言:“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认为,善于保养身体,必然可以托付天下。而形成于战国中期的《黄帝四经》也阐发了养生的道理:擅长养生者,是保全天性、天德的佼佼者。他能够以身作则影响周围的民众,并建立一个民风淳朴的理想国。黄老学说还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问,强调“因天时”。认为人的身体各个部位与天相通,若器官失康健,则形大伤,治天下则大危。所以养生成为优先之事。
黄老之学对秦政已有明显影响,秦国内黄老而外刑名。黄老重养生之道,而刑名以法规制行为。《吕氏春秋》作为秦国治世之书的代表,在《史记》中被归于道家,明确将养生与治国联系在一起。《吕氏春秋》提出了秦国国政的两个方面:攻战与守成。其中守成则需实行虚君政治。其中重要的黄老体现有二。一、秦君慕“真人”。秦始皇好修仙求道,仰慕真人,真人是不被人看到的,秦王是故加以模仿。二、自身先于天下。秦二世责难李斯,“今身且不能利,将恶能治天下哉!故吾愿肆志广欲,长享天下而无害,为之奈何?”认为君主应将事务交付臣下,自己则隐于后台,养身为先。
汉初亦不免有将身体与治国联系的思想。《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陈平“长美色”,其岳父就认定“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民间对于外貌和命运的联系由此可见一斑。而周勃、灌婴诋毁刘邦陈平所谓“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从侧面表明刘邦也同样看重陈平之貌,相信他有治国才能。
黄老之学和刑名之学,一个是道理一个是法令,一个旨在劝养生,一个旨在规制行为。从前所说汉承秦制更关注行政体制方面的刑名,但实际上汉承秦制还有它承继黄老学说的一方面。
讲述结束后,吉辰老师、野口优老师以及在座同学针对中国对形貌的偏好、这种偏好发生转变的时间点、以及这种偏好的学术由来等问题都阐发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并与曲老师进行交谈。最后,讲座在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