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写与帝制认同”教师学术沙龙圆满举行

       2020年7月28日,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主办的教师学术沙龙第一次活动,在珠海校区海滨红楼10号一层会议室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以“历史书写与帝制认同”为主题,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历史学系(珠海)主任吴滔教授主持。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张强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的晏绍祥教授担任点评人,与全国近百位学者师生共聚一堂,对古代罗马世界的历史书写与帝制认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学术沙龙分为主讲、评议、与谈讨论三个环节。首先,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王承教副教授和我系张元伟博士后分别进行主题报告。

       王承教副教授以李维、狄奥尼修斯和奥维德等人笔下的卢克瑞提亚故事为参照,分析维吉尔笔下的狄多故事,探究二者之间的关联。

       他认为,维吉尔的狄多故事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反卢克瑞提亚”故事:卢克瑞提亚故事是古罗马从王政走向共和制的关节点,而通过讲述狄多故事,维吉尔将埃涅阿斯塑造为一个理想君主的形象,从而肯定了从共和制重回王政的合法性

       张元伟博士后则围绕普鲁塔克的《罗马帝王传》展开论述,将《罗马帝王传》与同时期塔西佗和苏埃托尼乌斯的相关历史著述进行对比。

       通过加尔巴地位正统性阐释、士兵叛乱与帝国乱局认知,叛乱士兵的帝制认同三方面的分析阐释,揭示了普鲁塔克帝王传记书写中展现的帝国认同意识,并进一步阐释了这一认同意识的产生背景。

       报告结束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晏绍祥教授和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强教授分别发表了评议。两位教授对报告给予肯定和赞许,并分享了拓展性和启发性的见解。

       针对王承教副教授的研究,晏绍祥教授认为奥古斯都时代史家李维有关卢克瑞提亚事件的讲述也表现出对帝制的态度,值得延伸讨论;他还提出维吉尔讲述狄多故事是否具有解释古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对抗和冲突的内涵,值得追问思考。

       张强教授则建议对研究的相关社会背景作更多的考量。他认为维吉尔作《埃涅阿斯纪》含有证明罗马伟大起源的写作意图,其中的影射可能与赋予奥古斯都帝制的正统性有关。

       对于张元伟博士后的研究,晏绍祥教授建议关注普鲁塔克在《平行列传》之前撰写帝王传这一现象,普鲁塔克对于不同帝王的态度差异等问题。

       张强教授则提示以普鲁塔克描述罗马帝制的术语用词为切入点展开研究,以及在写作方法上探究帝王传与名人对传的关系。两位主讲人对评议给予感谢和回应,表示这些评议带来了极大启发,对研究的问题得到了更广阔的认识。

       在随后的与谈讨论环节,我系特聘副研究员包倩怡老师引出对古罗马“帝制”概念及“帝制认同”内涵问题的讨论,并与张元伟博士有关普鲁塔克著述中的伦理旨趣进行了探讨。最后,张强教授谈及中国史和世界史研究具有相通之处。

       伴随着热烈的讨论,“历史书写与帝制认同”学术沙龙圆满落幕。

       在本次学术沙龙中,学者们展现了对历史书写与罗马帝制认同问题的深入思考,并在讨论中产生精彩的思想碰撞,启发中国史和世界史研究的视域融合与方法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