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王新生:日本皇位传递与天皇制

       11月9日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新生赴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的邀约,在教学楼C205举办以“日本皇位传递与天皇制”为主题的讲座。讲座由杜丽红教授主持,历史学系众多师生慕名前来。

       讲座伊始。王新生教授简单介绍了2019日本新天皇即位大典、明仁上皇和德仁天皇。明仁上皇传将皇位传递给德仁天皇,改年号平成为令和,此次皇位的传递是日本宪政史上的第一次。

       天皇在日本地位尊贵,王新生教授讲到如果要想深入了解日本天皇制度和其对日本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就必须得追溯天皇的历史。

       日本天皇具有万世一系的特征。根据《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史料的记录,第一代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登基。第一代天皇的身份在史学界一直饱受争议。燕京大学的卫挺生教授与台湾的彭双松学者认为替秦始皇东渡寻求长生不老药的徐福是日本第一代天皇。日本境内也有许多有关徐福的遗址。新宫市据传是徐福的登陆地点,而市内的公园也保存有徐福的墓和墓碑,在九州等地还设有徐福庙。

       飞鸟时期,圣德太子派遣遣隋使前往中国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制度,而这为645年日本大化革新奠定基础。在此期间,圣德太子努力在日本国内建立天皇中央集权制,天皇权威增强。

       9-10世纪乃藤原家族的摄关政治时期,11-12世纪进入上皇亲政的院政时期。之后日本先后进入镰仓幕府掌权、南北朝、室町幕府掌权时期。1467-1603年的战国时代是皇室历史上最辛苦的时期,频繁的战争让百姓和天皇都苦不堪言。战国时代结束后,日本进入了最后一个幕府时代——德川时代。1868年明治天皇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新政府,日本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此时天皇亲政,出席各种会议并发表意见。1886年伊藤博文与天皇达成机务六条协定,削弱天皇权力,增强天皇的权威,强化内阁在政治运转中的核心地位。天皇虽君临却不治,成为国家的象征和民众信仰。日本政府通过军事宣传和教育强化人民对天皇的忠诚之心,在人民心中植入“天皇至高无上“的思想。这些思想在二战期间日本军人和百姓为国殉葬的行为中均有体现。

       二战结束,美国军队进驻日本。日本虽然保留了天皇,但在盟军总部的要求下,日本政府根据麦克阿瑟提出的修宪三原则进行修宪。修宪三原则的主要内容有:建立象征天皇制、放弃战争、废除封建制。天皇是日本国和国民整体的象征,没有关于国政的权能。

       最后,王新生教授对天皇制的社会、政治功能进行总结。二千多年来,天皇始终占据着日本权力中枢。而天皇之所以能够万世一系,也与其在日本强大的权威性密不可分。在日本集团主义和权威主义的民族特征影响下,天皇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民众的关注。历代天皇经常通过巡幸、慰问、激励、关怀、恩赦、颁布年号等方式扩大感召力和树立威望,强化天皇的精神权威。在政治上,天皇发挥着强化国家民族认同和国民统合的政治作用,通过内奏、御下问、皇室外交等方式履行皇室义务。

       在讲座临近尾声的时候,众多师生积极向王教授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王新生教授也对每个问题都做出了细致耐心的讲解。讲座最终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