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学生赴韶关暑期实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育担当。我系于2019年8月1日至4日,组织赴乐昌坪石镇、韶关丹霞山开展“重走峥嵘坪石路,缅怀赤色丹霞梦”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系直属党支部万忠娟副书记带队,学系2016、2017、2018级共15名本科生参加,我校珠海校区校友会秘书长毕为老师也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也得到坪石镇党委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实践队伍受到坪石镇邓勇健镇长,刘良华副书记,邱锦萍委员的亲切接待。他们对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并鼓励大家多深入基层学习,多为坪石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重走峥嵘坪石路

       坪石素有“广东北大门,岭南第一镇”之称。抗日战争期间,我们中山大学师生在校长许崇清的带领下从澄江迁往坪石办学,期间在战火纷飞,物资短缺的时代,得到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与坪石人民在艰苦岁月中结下深厚情谊。

       本次活动我们组织师生参观抗战时期中大坪石办学旧址,追寻前辈奋斗的足迹回忆中大校史,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中大人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精神。并通过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民情,了解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成果,增强了同学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助力精准扶贫,推动乡村振兴

       大学生有知识、有思想、有热情,社会实践覆盖面广,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

       8月1日中午,本次社会实践第一站,同学们来到乐昌市城乡创美家庭农场,慰问贫困户,旨在促进同学们明确使命担当、提升综合素质、激发爱国情怀。通过学习考察当地脱贫的创新模式,榜样典型,从基层群众勤劳、勇敢和智慧中感受人生得到成长的体悟。

       本次我们访问了热情淳朴的农场主人马城乡大姐。她从佛山返乡创业,在家庭经济遇到困难时不等不靠不要,带领家人开办了城乡创美家庭农场,成为当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榜样。马大姐不仅艰苦创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开荒,开路种树找水源,住处从油布蓬到石棉瓦房到砖房,历经五年半的风吹雨打。另一方面,她创新发展,在山坡上因地制宜,开垦草药、果树、蔬菜等种植区域,参与交流学习果树种植的配合改良新技术;不断摸索发展经验,从开办农家乐,到向民宿方面发展实现吃住游的规划蓝图无不体现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的智慧。

       考察中热情的马大姐带领同学们上山参观了农场品种丰富的作物,如车厘子、沙田柚、四季枣、油桃、水蜜桃、西瓜、八月瓜等,介绍它们的成熟节令,种植方式。参观后大姐与同学们亲切座谈。她特强调了“德”在创业中的重要性。从团结小家,家庭坚持创业,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再到关怀大家,带动身边村民创业致富,种植合作统一管理,促进当地桃子种植规模化,以后希望引进外资规划药材生产的产业园等等。

       万忠娟副书记衷心感谢马大姐给同学们上了精彩的人生一课,她指出本次社会实践中同学们不仅要了解了基层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学习考察这里开展的乡村振兴活动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精准扶贫工作,更希望同学们学习马大姐淳朴的人生智慧,体悟从劳动中得到幸福、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

       最后,马大姐希望同学们通过上山感受劳动的艰辛,并以自身经历鼓励同学们,做事要有目标,有规划。创业容易守业难,强调要实干不放弃,作出发展的时间规划。“我们都是追梦人”,要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断努力,创造自己的精彩。

 

走访皈塘古村,传承革命历史

       实践活动第二站,皈塘古村考察。皈塘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有乐昌县第一个农会旧址,朱德、陈毅取得坪石大捷曾在皈塘举行庆功大会和休整队伍,建立了皈塘乡苏维埃政府,该村有著名的早期革命者,牺牲了众多革命烈士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反动派在该村制造了火烧皈塘惨案。

       皈塘村党支部李松田书记再次热情接待了我系师生,并向大家介绍了坪石大捷等村庄历史和当地自然情况、社会经济概貌,就一年来皈塘村的规划发展情况进行交流。

       报告后,李书记带大家到天台考察了皈塘村的整体面貌,并简要介绍了皈塘村作为乐昌唯一的韶关市十大红色示范村发展规划,同时详细介绍了乡村振兴政策之下该村作出的转型。根据交通位置、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绿色生态发展,森林公园工程。他指出,皈塘村将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红色示范村,在政府的支持下,接下来以“红色美丽古村”的定位,将继续提升基础建设,发展红色旅游。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了解皈塘村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考察组在李书记带领下展开了走访村落古迹的现场学习,参观了古村旧居和著名的李氏宗祠。其中,李氏宗祠是南昌起义军革命活动旧址,仍然保留着朱德同志当年办公、休息的原貌,还有当年工农革命军的集体食堂用的炉灶等一批革命文物。

       交流中,同学们依据皈塘村丰富的红色历史,传统文化和生态资源,建议走红色生态古村一体的发展模式,积极发挥历史专业所长,为皈塘村发展建言献策。

 

历史田野考察,寻访中大旧址

       朱氏宗祠位于坪石镇肖家湾塘口村,始建于清代,2011年被评为乐昌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是坪石镇保存完好的古宗祠建筑代表杰作,同时中山大学理学院办学旧址也在此处。

       同学们一路发挥专业素养,从“拴马石”还是“旗杆石”的辨认,到雕梁、石鼓。就这里的徽派建筑特色,反映出的当地与外界的商业交流活动,进行了兴致勃勃的讨论。同学们在宗祠中一齐细读碑文,就碑刻谈到的“苏氏”提出问题,向老师们请教,并向居民了解当地宗族分支、修族谱等方面的问题。同学们发挥历史田野中的敏锐观察力,运用专业知识,得到了真切的锻炼与提高。

 

校乡情谊,以教传承

       送教下乡是我们每年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开展历史小课堂和丰富的文体活动,让小朋友学习历史知识,培养情操,开阔眼界。

       本次活动在坪石镇妇联的支持下,我们与河丰管埠村村委会合作开展活动。河丰管埠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始于西汉时期。中大迁校时的师范学院曾经在此办学。

       活动中我系同学以《历史上的中外交流》为题,展开别开生面的课堂活动。以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故事等为例,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启发讲解。亲切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在笑声、歌声和舞蹈中,引发了孩子们对历史的兴趣、辩证思考的能力,在稚嫩的心灵中播撒下知识的种子。

 

关注社会经济,沟通现实未来

       支教活动后,大家返回坪石镇,首先开展了调研访谈。同学们分为三组,分别以社会经济变化、人口流动以及电商发展为主题,沿着坪石镇的主要街道采访路人、商户,了解当地经济社会民生等发展变化情况。

       采访之后,在晚餐期间特别邀请到当地电商协会副会长何少荣女士和马城乡女士进行深入交流。去年实践队伍曾对何少荣女士进行过专访,一年后的今天,同学们就坪石电商网络平台一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中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再次进行访谈。何会长带来的特色产品无花果让同学们充满好奇,就无花果种植的电商平台推广、品牌认可度和物流运输等问题进行提问,深感技术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何会长和马大姐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相关实践类竞赛,让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为地方发展注入活水。

       2天的考察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我们深感社会实践也如精准扶贫一样,必须找准切入点,才能让同学们学有所获,才能在实践中立德树人真正发挥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再次感谢坪石镇人民政府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