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王大庆:古希腊赛会漫谈

       4月20日晚7:30,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王大庆教授应我系之邀,在教学楼C203给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古希腊赛会漫谈”的讲座。本次活动为世界史前沿系列讲座第23讲,由我系吴滔主任主持,师生们纷纷慕名而来。

       讲座伊始,王教授简单地介绍了“赛会”一词的含义:“赛会”(agon)在古希腊语中泛指一切类型的比赛活动,接近英文中的contest或compete;中文则对应“聚集”和“比赛”两个概念,但都无法完全契合古希腊语agon一词的含义。赛会的种类很多,包括体育、戏剧、辩论等。本次讲座,王教授则主要集中介绍四大体育赛会中的奥林匹亚赛会。

       接着,王教授介绍了赛会研究的相关史料。他指出,古希腊的文献记述大多是后人追述,而且还存在着不确定性,如鲍桑尼阿斯(公元2世纪)的《希腊纪行》,琉善(约125—180年)的《阿纳卡西斯》等。西庇阿斯(公元前5世纪末)的奥运编年史开始记录了优胜者的名录,但时间并不可信而且主观性太过明确。与此相比,雕塑,瓶画,碑铭,纸草等实物资料则很丰富,如当作神像或是纪念运动员的“掷铁饼者”雕像、形象逼真地描绘竞赛场面的瓶画、希腊碑铭博物馆大量关于赛会的规则和法律等,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那么,奥林匹亚赛会的起源、分类又是如何发生的?在起源问题上,神话传说有所记载,但通过分析奥林匹亚水井突然增多的考古发现,王教授认为公元前700年左右是奥林匹亚赛会转变为泛希腊赛会的时间节点。在分类上,体育赛会则可以分为“泛希腊赛会”和“地方赛会”;”桂冠运动会“和”奖金运动会“。四大“泛希腊赛会“之一的奥林匹亚赛会,逐渐成为希腊人眼中最公平的比赛。它禁止已婚妇女参加甚至观看比赛,作为“理想型竞争”的代表,只设置体育比赛,项目较为固定传统,以坚持公平性,而且只发象征性的奖励。

       为了更形象地展现奥林匹亚赛会的特征,王教授结合平面图向我们简述了不同时期奥林匹亚的神庙,如宙斯神庙,赫拉神庙,利奥尼达的贵族旅馆等。同时,王教授还指出,古代希腊的体育运动最开始是一种宗教仪式,后来才逐渐独立出来。奥林匹亚赛会活动中祭神和比赛穿插,给人提供了接近神的机会,但后来逐渐平民化和职业化。在罗马帝国初期,赛会仍然继续存在,但最终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走向衰落。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赛会起于宗教,也终于宗教。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王教授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奥林匹亚赛会不同比赛项目的受欢迎程度、个人项目与团体项目的比重,赛会所体现的男性特征与古希腊同性恋风尚的关系、赛会的仪式性等问题。至此,讲座在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