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火,不仅在横向上可以形成燎原之势,在纵向上也可薪火相传。红色革命精神,在不同时代有着一脉相承的光芒。
巍巍莲峰,滔滔南海,铮铮赤子,敢为人先。海丰是彭湃同志的故乡。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海陆丰工农民主政府的创始人。他青年留日期间积极参加反日爱国活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领导广东省农会,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南昌起义,筹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彭湃后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等职务。1929年,彭湃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33岁。
11月9日,我们有幸来到澎湃故居得趣书室与彭湃的孙子、汕尾市红色文化协会名誉会长彭浩先生座谈。彭浩先生专程从深圳赶过来与同学们见面。座谈中他向同学们介绍汕尾地区的红色文化和澎湃同志革命事迹,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代代相传的革命精神。彭浩先生十分亲切、健谈,他精辟地指出了研究海陆丰红色历史的重大意义:“中国梦要实现,根基性的还是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这与海陆丰地区当年面对的问题是一样的。”
彭浩先生还与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谈到核潜艇时,他神采奕奕。彭浩先生的父亲是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我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他说,组织上当年安排他父亲这一辈革命后人学习自然科学,是对新中国建设需要的高瞻远瞩,他的父亲一生为国家的核潜艇和核工程事业矢志不渝。彭湃同志和彭士禄院士两代人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奋斗历程展现了谋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革命精神一脉相承。
在交流中万忠娟副书记、罗敏老师也代表学系向彭浩先生介绍了我们新建历史学系在世界史、海洋史、科技史等方面发展的新方向。彭浩先生也鼓励同学们要学好历史、铭记历史,在新时期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努力学习,争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座谈会结束后,同学们在彭湃故居进一步参观,详细了解了彭湃及其家人为革命和新中国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彭湃故居”是农民运动的摇篮。东征时周恩来和革命军苏联顾问鲍罗廷及加伦将军都曾在此住宿和工作。
为把握时代需求,活动中我们还深入基层进行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调研,帮助同学深刻理解和认识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广大青年提出的新课题和新要求。
据记载,上世纪20年代,汕尾“舟楫云集”,素有“小香港”之称,文教昌盛,彭湃、柯麟、邹鲁、马思聪等人才辈出。自然资源丰富,有遮浪奇观、叠风莲翠之景,文化资源更为富足,素有“戏剧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
然而昔日辉煌与现实的落寞同在,汕尾地区的GDP长期排在广东省的末位。到底是什么原因长期阻滞和影响地区发展?带着这个疑惑同学们来到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调研。
9日下午,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党政办刘礼泽主任亲自陪同大家参观,他详细为同学们介绍红海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并带领同学们参观了许多重新翻修的宗祠,考察当地宗族传统文化情况,参观中,同学们发挥田野调查的技能,很好地结合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深入了解当今汕尾人民为增强地方凝聚力对传统文化进行的扬弃实践。
汕尾的文化比较多元,但在区域文化中较为浓郁的是宗族文化和妈祖文化。宗族文化在海陆丰革命中也突出体现,人民多以一户、一族、甚至是一个村庄为单位投身革命。这是汕尾人民团结小家,奉献大家,为革命历史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个特点。同样地,这种宗族文化也体现在今天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妈祖文化是潮汕地区的一种宗教信仰,是当地人民在与无常的风暴等自然条件抗争中发展而来的。历史上,妈祖信仰随着移民和商人的流动,在全国乃至海外传播。
如今,汕尾以妈祖文化为凝结剂,团结海内外同胞,支持汕尾经济发展。但是宗族文化与宗教信仰交集,也导致汕尾虽然处于前沿的区位,却有着相对较为狭隘的地域观念和宗族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当地比较排斥外来文化的弊端。
三天的考察圆满结束了。从革命先辈们的筚路蓝缕,到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薪火相传。海陆丰革命精神激励着中大学子,征途在就眼前。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成为具备“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之人才,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是我们对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再次感谢海丰县委县政府、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政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