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下午,黄洋教授于珠海校区教学楼D409为我系师生带来题为“西方政治学的前史——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政治思想”的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为首届中西古典文明节第四场专题讲座,由本系系主任吴滔教授主持。
本场讲座首先提出如下问题:古代希腊为何会产生政治学这样一门学问?政治学是如何产生的?黄老师指出,学术界似乎并未充分探讨如上问题,随后,他列举了恩尼思特 · 巴克尔、克里斯托弗· 罗、马尔科姆· 斯科菲尔德、约希亚· 奥伯尔等政治思想史家对希腊政治思想与政治理论起源的争论意见,并针对列奥·斯特劳斯对政治学的定义提出质疑与补充观点。在黄老师看来,列奥·斯特劳斯的定义忽视了西方古典政治学探讨的核心问题,即“什么是最好的政体”;他对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的分析以及公元前5世纪以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希罗多德、伪色诺芬为代表的希腊知识分子对政体的讨论进行考察,探究引起该群体对不同政体产生兴趣的原因及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政体讨论之间的关系。 最终得出结论——雅典民主政治的革命性实践导致了知识分子对政体的思考以及对不同政体孰优孰劣的激烈争论,而西方政治学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希腊知识分子关于政体的辩论。
问题意识:为什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会研究西方政治学?他们的问题意识从何而来?由此追溯古代希腊政治学产生的原因以及其过程。
研究背景:学术界似乎并未充分探讨如上问题。
政治思想史家们往往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希腊政治思想与政治理论产生的原因。学界中直接回答政治学起源的观点为列奥·斯特劳斯的看法:“政治学即政治哲学,而政治哲学始于苏格拉底。”,黄洋教授对此提出质疑与补充,他认为在斯特劳斯那里,正义、知识、善等德性成了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与原初问题,但列奥·斯特劳斯忽略了西方古典政治学探讨的另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是最好的政体”问题。公元前4世纪的政体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将政体分为6类。但柏拉图以“是否依法”为核心标准,亚里士多德则依据“是否为了公共利益”来分类。对政体的讨论可追溯至公元前5世纪,当时不同领域的知识分子广泛关注政体问题。
对该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探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来源,并更好地理解古希腊的政治思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的关注是公元前5世纪知识分子对政体问题大讨论的延续与升华。
接着黄洋教授指出,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革命性实践引发了知识分子对不同政体的兴趣,他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罗多德三者之间的关联性、亚里士多德与“老寡头”的关联性以及柏拉图对话录《高尔吉亚》与修昔底德的关联性为个案,考察公元前5世纪与公元前4世纪政体讨论之间的关系。
结论:雅典民主政治的革命性实践导致了希腊知识分子对政体的思考以及对不同政体孰优孰劣的激烈争论。
一场延续了半个世纪以上的关于政体的辩论,导致了西方政治学的兴起。
后记:讲座的最后,听众们对古希腊政治学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疑问,黄洋教授都一一解答。
本场讲座带我们探究古希腊政治学的前史,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古希腊政治思想。亦提醒我们要在历史知识史与学科史的研究中追溯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