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黄丽君:宫府一体·清代内务府的职能与研究意义

讲座概述

       12月11日,历史学系(珠海)黄丽君老师在教学楼F403为我系学子作了以“宫府一体·清代内务府的职能与研究意义”为题的专题讲座。讲座由黄圣修老师主持。

讲师简介

       黄丽君,我系特聘副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清史、性别研究和法制史。

讲座内容

       讲座之初,黄丽君老师先总体上向同学们介绍内务府的产生与人员构成,并详细解释了内务府的构成群体——包衣作为滿洲统治阶级家奴的特殊身份,点明其与“太监”明显区别。

       接着黄老师围绕内务府的政治意义作进一步的阐述。在财政方面,内务府是清朝皇帝的私人钱库,中央下派至地方的重要税差均由内务府包衣出任,以收盐、商之利,掌握了国家的财政命脉。显而易见,内务府包衣在此肥差上可得之利甚多。但通过曹寅和英和的例子,同学们也知道了包衣作为家奴完全受控于皇帝,从中窥见清朝皇帝在理财方面的精明。而让同学们意想不到的是,掌管内廷的内务府还与外交有关,内务府包衣负责管理访华的西洋人,担任来往、翻译、日常照顾、打探消息等工作,乾嘉年间两次英使来华都有包衣活跃的身影。另外,作为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一群人,内务府包衣还主责内廷工艺制作和多次主管江南织造,以保证这些制品能够符合皇帝的审美爱好,并以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这部铜版画为例,说明五任粤海关总督监制中,四任皆在造办处行走的背景如何成为皇帝的派遣考量。

       最后,黄老师提到何炳棣先生与罗友枝先生关于“清朝为何可以成功统治中国”的论战,由此联系到清朝宫廷研究在学术上对理解清朝统治的意义,并简要介绍围绕此议题而展开的“新清史”相关论题。

讲座总结

       黄丽君老师生动而细致的讲解将清史的另一种面貌推到同学们眼前,激发了同学们对于清史的深入思考,并由此对清史有了新的理解,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