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

       11月17日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系二级教授张丽老师应我系邀请,在海琴六号A324室作讲座,主题为“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本次讲座由我系吴滔教授主持。

       张老师的讲座围绕英国工业革命的四个核心谜题展开:其一,探讨其发生的国家唯一性,即为何是英国而非其他欧洲国家?其二,分析其时代必然性,即为何是18世纪下半叶而非更早时期?其三,剖析其产业特殊性,即为何突破集中于棉纺织业与冶铁业?最后,则将视野引向更具全局性的中外对比之问:为何这场划时代的变革未能发生在同时期的中国?

       讲座伊始,张老师系统梳理了关于工业革命成因的既有研究,并对部分代表性观点提出质疑。她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孕育而成;全球贸易体系、国际劳动分工与不平等交换,共同构成了其发生的必要条件。

       张老师进一步阐释,全球化的权力等级结构使中心国家得以主导国际劳动分工,从而一方面为英国工业化提供原材料与产品销售市场,另一方面通过不平等交换机制保障其工业利润。这种利润成为扩大再生产的核心动力,而持续的市场扩张则打破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共同支撑了工业革命的持续演进。

       在讲座最后部分,张老师借助丰富图表与数据,生动论证了国际市场、劳动分工与不平等交换对工业革命的关键作用,并回应了开场提出的四大问题。她指出,中国棉纺织业因缺乏海外市场扩张,未能形成推动技术革命与扩大再生产的利润激励,因而局限于“斯密型增长”,未能走向工业革命。

       在讲座后的提问环节,张丽教授与参与讲座的教授和同学们热烈交流。吴滔教授进行了总结,并赠送本次讲座的纪念海报与礼品。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