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在2025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中取得佳绩

       近日,学校公布2025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先进典型,我系“偶越古今”高州木偶戏实践队和“岭海记忆”惠州大亚湾非遗口述史实践队获评中山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优秀团队,胡婉茜获评优秀指导老师,吕心怡、李幸欣获评优秀个人。

       2025年,历史学系(珠海)“偶越古今”高州木偶戏实践队、“岭海记忆”惠州大亚湾非遗口述实践队分赴两地,开启“非遗守护行动”。从高州木偶戏台到大亚湾渔家码头,他们以青春之力唤醒沉寂的非遗瑰宝,让古老非遗艺术在数字时代重绽光彩。

1 踏遍田野寻根脉,口述执笔存非遗

       在高州木偶戏传习所,实践队用镜头与笔尖与时间赛跑,在去年已完成9位传承人访谈、10余个文化地标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余项资料的电子化,抢救性保存多部濒危经典剧目。

       在大亚湾畔,实践队走访渔家老宅,听老渔民追忆“彩船迎亲”的婚嫁旧俗,翻看老照片、旧服饰捕捉文化细节,累计采集音频330分钟,整理口述文字2万余字,采集非遗实物及口述素材84个,形成近万字的图文调研报告。

2 短剧传偶承古意,纪录片存岭海魂

       光有档案还不够,如何让非遗“走出”档案室,走进大众视野?实践队用创意视频给出最好的答案!

       高州实践队将木偶戏代际传承的动人故事搬上荧幕,制作出3集微短剧《杖头·心窗》。“岭海记忆”实践队则融合实地影像与口述访谈,用6集非遗纪录片清晰呈现大亚湾渔家婚嫁的仪式细节和文化内涵。

       两项活动共计发布推文10余篇,全平台阅读量破万,获得高州共青团、大亚湾共青团、中山大学等平台转发。通过新媒体矩阵传播,原本只在本地流传的木偶戏“跳”出舞台,成功“破圈”吸引年轻受众!

3 启明讲堂传非遗,实践润心植文根

       在“启明讲堂”上,“岭海记忆”实践队队员们在小径湾社区、海滨社区开展4场双语科普课堂,累计吸引社区中小学生60人次,其中包括超过30%具有国际背景的青少年。“偶越古今”团队则专门研发与高州木偶戏相关的主题剧本杀研学课程,“非遗+”趣味课堂为本土非遗文化科普提供有效素材。

4 木偶档案活古艺,渔俗文创焕新颜

       当千年技艺遇见数字创意,非遗绽放出无限生命力。高州实践队联动软件工程学院,共同探索开发高州木偶戏数字档案馆、说书人木偶与LLM交互问答模块。惠州实践队以大亚湾渔家婚嫁习俗为原型,设计出可爱的平面卡通形象系列文创。这些设计探索,让非遗从“古老技艺”变成“潮流符号”,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从茂名高州到惠州大亚湾,从数字档案到创意传播,从社区讲堂到文创孵化,历史学系(珠海)两支实践队以青春之火点亮非遗传承之路,让古老木偶在数字星火中重生,让渔家婚俗在影像文创里永驻,让岭南大地上的非遗文化宝藏在新时代创新中持续生长,焕发愈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