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学社广州十三行沙面考察活动回顾

       2025年4月至5月,我系山海学社举办了以“从十三行到沙面:广州近代外国人的居留地”为主题的田野考察活动。有清一代,广州长期是官方唯一允许的海上对西洋贸易口岸,十三行地区因此成为了当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核心地带,同时也标志着外国人聚居区的早期形态;沙面,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的英法租界,代表了近代外国人在华居留地的典型模式。

       4月26日上午十点半,山海学社的十余名同学抵达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通过参观玻璃展柜中陈列的广彩瓷器、外销画与象牙扇等文物,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清代十三行“金山珠海,天子南库”的盛景。午后,山海学社的同学们前往沙面进行参观,先后参观了沙基惨案遇难者纪念碑、粤海关、英国领事馆东西副楼、苏联大使馆等遗址。

       4月底至5月初,学社成员对本次考察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学习。经过这次考察,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束,外国人的居留地从十三行商馆区的“隔离式聚居”,演变为了沙面租界的“自治型飞地”。这种空间形态上的嬗变,更深层次地折射出了晚清中国独立主权被迫丧失的历史背景。这场穿越百年的城市行走,将文献中的铅字转化为了同学们眼前触手可及的砖石,有助于同学们在真实的历史空间中,感受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