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原生文明、次生文明与历史的诞生、发展

       2025年4月25日下午,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特邀访问教授李晓东老师应我系邀请,在珠海校区海琴六号A326室、南校园507栋105室(线下直播分会场)作了题为“原生文明、次生文明与历史的诞生、发展”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系吴滔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李教授从宏观角度阐述了文明与历史的辩证关系,指出文明的出现要早于系统化的历史记载。在这一框架下,李教授重点分析了原生文明与次生文明的本质区别。四大文明古国作为原生文明的典型代表,其完全自主发展的特征与次生文明的借鉴创新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李教授通过对古埃及和古希腊文明的比较研究,展现了两种文明发展路径的差异及其历史影响。

       随后,李教授详细讲解了原生文明的特点与发展机制。他提到,古埃及的法老探索世界,并将对于世界的认知告诉人们,于是人们信奉他们,维护他们。但是,这造成了人们后来对这些知识的盲目崇拜,导致人们不再面对世界、探索世界,而只是研究前人的世界观。而次生文明借鉴原生文明的经验去面对世界,于是古埃及文明的脚步停滞了,古希腊等次生文明的脚步前进了。所以埃及文明肇启时是如此伟大,却最终消失沉寂。

        “一定要去读,不仅去读书,还要去读世界”。李教授告诫我们不能只去填补前人的知识,还要去认识世界,探索新事物、获得新知识。李教授认为文明延续最重要的是智慧的碰撞。古埃及封闭自我,拒绝与外界进行深刻交流,它的文化数千年之间没有什么很大变化,缺乏新信息的传入,文明就会走向死寂与封闭。

       介绍了文明产生的背景知识后,李教授帮助同学们从宏观角度把握古埃及的大事。对于古代文明发展的进程,李教授认为古代文明不是循序渐进地逐步进步的,也并非螺旋式上升发展,而是在一个水平滞留很多年,忽然跳跃式发展到另一个水平。

       李教授详细梳理了古代埃及这一古老文明的发展历程。尼罗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其发展经历了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三个重要时期,期间穿插着社会动荡的中间期。古王国最重要的标志是金字塔,又称金字塔时代。中王国从十一王朝的后半期开始,虽然也修建了许多金字塔,但是其规模不及古王国的胡夫金字塔,故学者们称之为古典时代。新王国时代的主要特征是扩张,这一时期诞生了很多伟大的法老,所以称之为帝国时代。

       在讲座中,李晓东教授还介绍了古埃及政治中心与丧葬中心的变迁,以及古埃及的神与祭文文化。他提到,古埃及的政治中心经历了多次变迁,而丧葬中心则从阿比多斯逐渐转移到底比斯等地。古埃及的神种类丰富,多为人形,祭文包括金字塔文、棺文、亡灵书等。

       在讲座后的提问环节,李教授与参与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们热烈交流。吴滔教授进行了总结。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