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学生诉求、及时回应学生关切、促进师生间的资源信息交流,我系于10月30日至11月8日间,在珠海校区、广州校区南校园开展了四场师生午餐会。
10月30日,我系于海琴6号A324举行系书记午餐会。万忠娟书记、胡文涛副书记和辅导员胡婉茜老师与本科生、研究生各班代表共进午餐,沟通交流同学们的学习生活近况。
在午餐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在班级事务管理和学习就业方面的困惑。胡文涛书记和胡婉茜老师表示建议尽量固定开展活动和会议的时间,减少临时安排造成的不便,并处理好节奏性问题,万忠娟书记对学生骨干们也提出了培养领导力和事务统筹能力的建议。高年级同学表示,希望能够在时间和数量上优化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拓宽实习渠道。万忠娟书记提出应该结合学生各阶段的发展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指导。学系也将持续关注同学们在学习方面的具体需求,包括进一步完善学习设施与环境、丰富课程体系、优化授课形式等。
10月31日,我系在海琴六号A324举行少数民族学生午餐座谈会。万忠娟书记、胡文涛副书记和辅导员胡婉茜老师出席,与本科生、研究生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共进午餐,交流学习生活近况。2021级本科生徐逸宁领学《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4年9月27日)》。
同学们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出目前珠海校区活动较少,本研学生交流不足,缺少熟悉学校教学模式、习惯和生活氛围的机会。师生们对活化学系文化氛围进行了深入探讨,将结合考虑同学兴趣差异和身体素质,组织更加多元的活动,并通过研究生指导本科生课程小组作业、各年级之间成立互助组等方式加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交流。同学们还表示有意向返家乡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希望学系能在考研、实习、考公等方面提供更多指引,更好地指导时间安排与毕业去向规划。胡文涛副书记和胡婉茜老师回应学系将会结合学生各阶段成长需求,提供切实的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指引,并邀请经验丰富的校友与学长学姐与同学们交流,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11月5日中午,我系于南校园110栋508会议室举行师生午餐座谈会。本次午餐会主要聚焦日常学习、专业教学、学生活动、校园生活等问题。于薇副主任、胡文涛副书记、辅导员胡婉茜老师和2024级22名本科新生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有同学觉得历史学习知识体系渊博且深邃,在上完课之后很难对知识进行总结。于薇老师笑着说,大学生培养与高中生不同,大学课堂教授的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要学会把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结合起来。胡文涛副书记则表示未来会组织专业老师和学长学姐来与大家进行交流,为大家解答学科学习的具体问题。对于同学们关于历史学系(珠海)与广州历史学系的区别的提问,于薇老师表示,两个学系对于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基本一致,只是招生地点不同,两个学院都同等重视教学资源建设。
胡文涛副书记鼓励同学们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团建活动,为大家提供了解和交流的平台,希望同学们通过团建获得情绪价值,塑造健康心理,创造美好的大学回忆。于薇老师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大学生涯中,团队合作必不可少,想要打破认知障碍,就需要勇敢地去接触他人,发现他人的闪光,走出小圈子,才能够看到更大的世界。
11月8日,我系在珠海校区海琴6号A324教室举办系主任午餐会。系主任吴滔教授、胡文涛副书记、辅导员胡婉茜老师与2022级、2023级本科的多名学生代表欢聚一堂,共进午餐,并就学习、生活、就业及校园文化等多方面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交流。
在学业发展方面,同学们表示对学年论文选题和导师制学习模式不熟悉,缺乏论文写作方法指导。吴滔老师详细介绍了学系在推进师生交流方面的路径探索,如学业导师读书会、“我的学史见闻”学术沙龙等。对于2023级刚搬迁到珠海校区的同学们,胡婉茜老师表示会考虑完善校园生活指南,以便同学们更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并将学生对生活服务设施的相关建议进行反馈。吴滔老师和胡文涛副书记则鼓励同学们结合历史专业探索周边地区,围绕唐家、鸡山等周边村落开展田野考察,更好地认识珠海、认识珠海校区。
通过一系列师生午餐会,师生间的距离得以拉进,不同年级、不同民族、不同阶段的同学们都能向学系反馈自己在生活、学系、就业等多方面困惑。这也为切实解决学生问题、加强民族交融交流、建设有温度的院系提供了有力帮助。我系将继续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原则,积极开展师生交流互动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