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历史学系(珠海)第七届中西古典文明节开幕式在海琴五号322举行。本届中西古典文明节主题为“文明的交响”。本次开幕式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庆柱教授主讲开幕讲座,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政教授,我系系主任吴滔教授、万忠娟书记、副主任于薇教授、李大海副教授、罗瑾歆副教授、李彦楠助理教授和赵春光助理教授出席活动,百余名同学参加开幕式。
活动伊始,吴滔教授致开幕辞。吴老师回顾了中西古典文明节活动的初创和发展历程。中西古典文明节作为体现学系办学特质的品牌活动,至今已经走到第七届。本届文明节以“文明的交响”为主题,将开展多项学术性和趣味性并存的活动,其中的系列学术讲座融合考古学、语言学、文字学等多领域,带领师生了解学术前沿,开拓史学视野,培养具有扎实的史学基础知识、通晓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优秀人才。
吴滔主任致辞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先生主讲开幕讲座“中华文明突出特色的阐释”。讲座由于薇教授主持。
本讲座从考古学视角阐释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解读中华文明不断裂和拥有强大凝聚力的根源。刘庆柱教授认为中华先民及其后人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包容特质的祖先认同、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国家认同传统,是中华文明“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主要体现在“黄帝文化”的代代相传上。刘教授认为,历史文献记载与相关考古发现实证了五千年来“黄帝”作为“中国”的“缔造者”被中国历代“王国”“王朝”等不同形式的国家政体所承认,因此“黄帝”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与中国人的“人文始祖”,中国历史由此进入“国家时代”,这就是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的国家历史的连续性。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体现在与“黄帝文化”相伴而行。
刘教授提到,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史的"连续性"是基于其历史发展中持续的"创新性"。历代王朝都城,是多民族统一国家象征或标识的物化载体,这与古代西方世界的城市功能有着明显不同。中国古代国家最重要的城市就是都城或都邑,它们是国家政治的集中体现,郡县、州府等城市实际上是都城的“缩小版”,因此也属于政治性城市。这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古代城市对比研究中的主要不同点,更是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之一。刘庆柱教授从考古学视角出发,以古代都城作为研究古代国家的物化载体,进而探索其背后的形而上之思想理念,发现内地与周边不同族属人们建立的不同王朝,都具有共同的都城选址于"中"的理念,都城布局形制突出"中和"原则,这是中国古代都城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城市最大的不同。刘教授指出,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已植于从文明形成伊始的国家都城或都邑规划的 "中"与"中和"的核心政治理念之中。“中”和“中和”的理念是中国国民的国家认同"创新性"的政治传统体现。
谈及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刘庆柱教授表示,中华文明的国家“大一统”思想,支撑着中华文明史上的国家政治发展平稳之"连续性"。国家的统一性基础是国民的"国家认同",具体体现是中华文明由多民族组成的国民、广大国土与久远历史,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国国民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宗”:即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始祖”,这在古今世界各国是唯一的,这也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不断裂的政治与族属认同的国家统一性基础。此外,都城考古发现反映了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凝聚力,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多延续以往王朝建都之地,这对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接着,刘教授解释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体现在黄河流域中游是中华各族群的共同家园,各族群共同生活,为中华文明发展作出贡献。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发展大融合时期,少数民族建立了王朝,都城、帝陵选址及其建筑布局形制与相关遗存,也充分揭示了中国古代的核心政治理念对黄河流域中游的早中期中华文明认同与继承。中华文明的包容性还体现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对外的“有容乃大”与 “和为贵”,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域外宗教在中国的发展与中华文明开创的丝绸之路对世界文化交流的贡献。在中国的大地上,境外宗教不但与本土宗教道教在中华大地平等发展,而且有的比道教还要更受重视,其中尤以佛教从域外传入中国后的发展最为典型。
中华文明还具有“和平性”。刘庆柱教授认为,与西方以残酷的殖民掠夺为代表的文明相比较,两千多年前中华文明开创的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是汉唐盛世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路、强大之路,是中国走向世界之路,也是世界走向中国之路。这两条路包含着中华文明历史传统的“中和”核心价值,以及为古代世界奉献的“和合”新思想、“和为贵”新理念。
讲座结束后,于薇老师进行了总结。于老师指出,虽然历史学在学生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平时比较多强调实证研究,但是刘教授带来的讲座也提醒师生们不能放弃对历史的大时空尺度与理论方面的追求,并寄语同学们在本次讲座后,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古典学,深化对历史学科的认识。
最后,吴滔老师与万忠娟书记代表我系向刘庆柱教授赠送了纪念礼物,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