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

       近日,我系各学生群体根据系党委部署,纷纷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活动。

学工例会

       11月20日晚,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山海学社和各年级班委、各团支部团支书共同召开2024-2025学年第一次学工例会,胡文涛副书记领学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激励学生骨干们在后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知行合一。

研究生中国古代史团支部

       研究生中国古代史团支部于11月19日组织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山大学的高度期望与殷殷嘱托。这是对中大和每一位学子的勉励。贺信中所强调的“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得同学们更加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作为中国古代史方向的研究生,我们不仅要深入挖掘和研究历史传统,更要从中汲取智慧,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文化支撑。在中山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更是站在中大新百年的历史起点之上,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将个人学术追求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个人力量与智慧。

研究生中国近现代史团支部

       研究生中国近现代史团支部于11月27日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大家深感振奋与鼓舞。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山大学寄予厚望,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红色基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应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研究生世界史团支部

       研究生世界史团支部于11月20日组织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是对我们所有中大人的殷切鼓励,作为中大历史学人,我们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肩负起历史使命,坚定信心,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1级本科生团支部

       2021级本科生团支部的同学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后,纷纷表示要以更大热情投身于生活和学习当中,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和同学们的殷切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为中大学子,我们应当发扬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聚焦国家所需,扎根于大湾区热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新时代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22级本科生团支部

       2022级本科生团支部于11月19日组织学习。革命年代战火纷飞的砥砺前行,新中国发展时期的耕耘不辍,成就了如今薪火相传的中山大学。恰逢中山大学建校一百年华诞,百年岁月风华正茂,世纪华诞共谱华章。弦歌不缀,芳华待灼,何其荣幸,我们的青春年华中有中大的美好时光,中大的百年历史中有我们的青春岁月。我们是来自中山大学的莘莘学子,而中山大学是我们背后的坚实后盾。身为新时代的青年群体,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所事何业,我们都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不怠,明真理之知、担社会之责,以青春之力回馈祖国和社会的谆谆教诲和悉心培养。

2023级本科生团支部

       2023级本科生团支部于11月20日组织学习。生逢盛世,重任在肩。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山大学百年的贺信启示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奋力挺膺担当、传承红色基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一份力量。既要坚定理想,抓好专业知识、增强干事能力,也要脚踏实地,扛得住重活、经得起磨难,还要重视实践,坚持起而行之、杜绝坐而论道,实现青春价值。我们要在坚持创新中助力科技进步、在坚定信念中锤炼政治品格、在一心为民中厚植赤子情怀,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广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赛中奋勇争先!

2024级本科生团支部

       2024级本科生团支部于11月18日组织学习。世纪中大,山高水长,2024年11月12日是中山大学的百年校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祝贺。作为中大学子的我们,倍感荣幸。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 100 周年贺信后,同学们都深感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山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育栋梁的重任。这也提醒着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以知识为基,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努力拼搏。

       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的贺信在我系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同学们将在未来进一步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