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从江南到全域——宋元变革的时空考察

       2024年3月8日,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王瑞来教授应我系邀请,在海琴六号A326室作了题为《从江南到全域——宋元变革的时空考察》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系于薇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刘志伟教授、曹家齐教授,我系吴滔教授、李大海副教授、野口优副教授、李彦楠助理教授出席。

       讲座伊始,王瑞来教授对宋元变革这一课题进行了大致介绍。王教授认为宋元变革的社会转型开启于南宋,其具备特殊的时空条件,让政治、经济乃至文化重心再度合一,而在拥有了唐宋变革的综合积淀后,宋元变革水到渠成地自然开启,其始于南宋,贯穿元代,并成熟于元代。

       王瑞来教授将时空定位于江南南宋,对该时代士人的活动进行了对应的考察,进而将历史时空推移到元代,对社会转型的具体样态进行重点研究。之所以选择江南地区,王瑞来教授提到,地域发展既不平衡又渐进趋平,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北朝达成政治统一后往往呈现出南朝化的姿态。可见,从历史的大视野观察,政治的力量往往敌不过文化的力量,元朝虽然在政治制度上对南宋吸收较少,但在广阔的南宋旧疆域中,经济制度和地方行政沿袭南宋之处相当多。经济方面,自北宋始,专卖、商税等工商业收入超过了农业税,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士大夫政治方面,南宋时期“选人改官”的困难和当时繁荣的经济与文化共同造就了士人流向多元化的现象,拥有知识和财产的新士族于北宋时逐渐崛起,亦官亦民的士大夫、士人成为联结国家与地域的纽带,其于民间社会的普及和自治化趋势亦就此出现,体现的正是宋元社会转型的重要指标之一。文化方面,探寻元明南戏的源头可以发现当时的精英文化向平民文化的转型。科技方面,造纸术得到改进,新媒体成为了知识普及的推手。

       紧接着,王瑞来教授将时空推移至元代,讨论了当时全面铺开的转型。他提到元朝的政治制度受到原宗主国金朝的影响,对于汉文化采取了间接接受的态度,而汉族文化在元朝亦占据了主体地位。

       就经济史角度而言,王瑞来教授提到,元代延续了前朝的态度,又由于江南经济未曾受到较大的破坏,经济发展进程未曾中断,对江南经济形成了极度的依赖。元朝使用“诸色户计”的户籍制度亦是对社会转型客观变化的顺应。交通方面,元代建立了庞大的站赤网络,开凿了新的运河,并开展了规模远超前代的海外贸易。科举方面,受到元朝政府的政策分歧影响,数十年间科举停废,在这样的情况下,元代以吏为官、由吏入官成为了士大夫生产的新来源。士人的观念亦随之转变,士人的地方化在元代成为了普遍趋势,儒户作为世袭的文化贵族,在元代终于得到了法律上的承认。同时,从明清华北、中原的乡绅强势来看,无疑宋元变革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地域覆盖。但总的来说,从长久来看,以经济支撑的文化是最终压倒政治的存在,以道学为主要内容的儒学,成为元代士人超越政治牢牢守护的精神根脉。

       在讲座的末尾,王瑞来教授做出了总结,讨论了宋元变革的影响与地位,其造就了明清的乡绅社会;从世界史视野观察,所带来的社会转型,与欧洲、西亚、南亚的发展进程一致,几乎同步进入近世社会;从全球史视野关照,江南之所以成为研究重点不仅是因为史料丰富,还在于这些研究都以西欧史的发展形势为基础,将“先进地区”的都市化及工业化作为一个代表模式来探讨。可见,士人对于基层社会的种种精神建构建立于商品经济物质基础上,成为了超越王朝的延续,文化不仅存于庙堂,更寓于民间。经过宋元变革后,明清时期到来,乡绅阶层和地方社会等基本定型,中国迈开走向近代的步履。

       讲座结束后,于薇教授和曹家齐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点评与总结。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也结合讲座内容进行提问,如元代的北方因素,科举制的兴废和“官本位”观念的影响以及宋元变革对于江南经济的内部影响等,王瑞来教授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最后,讲座在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