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党委组织师生参观赴珠海市博物馆开展海外文物回流特展学习教育参观活动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深刻理解中华文明,以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3月14日在学系党委组织下,我系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一同前往珠海市博物馆开展党建学习教育参观活动。

       本次活动以珠海市博物馆“盛世回归”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为主线,辅以珠海地方历史与国家历史的相互交织的漫长历程,引领见证中华民族从屈辱颠沛到富强兴盛的历史脚步。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原是圆明园海晏堂前水力钟喷泉的构件。该组喷泉将东方的十二生肖与西式喷泉建筑相融合,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艺术造诣和文物价值。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劫掠,园中诸多文物付之一炬,包括兽首在内的大量文物流失海外。21世纪以来,7件兽首相继通过国企竞拍、华商捐赠、外国友人返还等途径回归祖国。流失于危难,重归在盛世,圆明园兽首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关联。无声的兽首警醒着师生们勿忘历史,更要面向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师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继续参观了珠海历史展厅。展厅全面展示了珠海地区自石器时代至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痕迹。伶仃洋与崖山海战昭示着两宋一代国运的终结;沙田开发、疍民上岸关系着国家齐民社会与地方秩序的交织与互动;澳门海关、买办商人、留洋诸子与反抗侵略的斗争展现了近代中国艰难曲折地向世界开放的进程。师生们在参观中增进了对身边地方历史文化的了解,更从地方历史中加深了国家认同。

       特展展厅中陈列了大量商周时期的精美青铜器,多数刻有铭文。精美的青铜器不仅展示了早期中国高超的金属铸造技艺和艺术审美水平,更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遂公盨不仅以“天命禹敷土,随山、叡川”确认了西周时即有大禹治水之传说;也以“民唯克用兹德,亡诲”展示了“德”在早期中国社会就已经是重要的行事标准。这些青铜器生动地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激励同学们继续学好历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每一件回流文物都书写着大国气度的瑰丽华章,讲述着曲折的流散往事,呈现着中华艺术的恢宏典雅。流失文物的回归重续断裂的历史记忆与情感链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师生们在中华民族圆梦之路上更加坚定地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