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二十世纪中国政府收复与维护南海诸群岛主权历程

       11月26日晚上,应我系邀请,中山大学人文高级研究院特邀访问教授、南京大学特聘教授陈谦平老师在海琴6号A326作题为《二十世纪中国政府收复与维护南海诸群岛主权历程》的讲座。吴滔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陈谦平老师联系当代世界格局,强调了二十一世纪以来南海诸群岛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国际热点之一,得到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由此进入本次讲座的主题“二十世纪中国政府收复与维护南海诸群岛主权历程”。

       陈老师首先强调“中国自秦汉以来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夏,南越国王赵佗臣服于汉朝,南海地区归汉朝管理。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汉军渡海收复海南岛,设珠崖、儋耳两郡,将南海诸岛划入中国版图,隶属于珠崖郡管理,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对南海诸岛进行主权管辖。自东汉建武二十一年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时起,历经唐、宋、元、明、清,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毋庸置疑的主权。

       但是步入近代,在列强条约体系下,中国南海主权式微。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伴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帝国主义也开始觊觎中国的南海疆域。法国和日本先后侵占了中国南海东沙、西沙和南沙群岛。中华民族意识在列强侵略的刺激下逐渐觉醒,中国政府为维护南海主权做出巨大努力,如晚清政府曾再次确立对西沙群岛主权,国民政府绘制《中国南海各岛屿图》。

       抗战胜利以后,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政府,遵照“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收回了被日本侵占的中国南海诸岛,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和同盟国赋予中国的权利,更是中国依据战后国际秩序所享有的权利。根据一般国际法则,领土的取得有“先占”、“征服”、“转移”、“附添”、“失效”等数种方式,中国对南海诸岛主权具有坚实历史和国际法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继续维护着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尤其是中国政府先后收复了西沙群岛全部以及南沙、中沙部分岛礁的主权,处理同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纠纷,有力地维护了中国自秦汉以来对南海诸岛拥有的主权。中国政府在南海诸群岛进行岛礁建设、基地建设、机场建设、人工岛建设,既维护了南海诸岛的安全,又促进了南海诸岛的发展,巩固了大陆与海岛的交流与联系。

       最后,陈教授强调近代以来的中国对南海诸群岛主权争端,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国际法问题,而是以西方价值为核心的、以西方条约体系为特征的、以西方殖民侵略为实质的国际体系同以中国为中心的、以东方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东亚国际体系的冲突。这两种文化如何协调,使南中国海成为和平之海、稳定之海、合作之海,才是争端解决的当务之急。

       讲座结束以后,在场师生针对南海地区的划界、历史的法理对政治问题的影响等问题向陈老师提问,陈老师对此进行详细解答。最后吴滔教授代表我系向陈谦平老师赠送本次讲座的纪念海报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