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应我系邀请,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孙丽萍教授在海琴六号A326举行了题为“国际援助印尼财团与东南亚现代化启动”的讲座。孙丽萍教授是吉林大学国际关系史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冷战史及以印尼为中心的区域国别史研究。我系吴滔教授和于薇副教授出席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孙丽萍老师详细介绍了国际援助印尼财团的历史、规模和效果,指出它是美国冷战对第三世界国家援助的典型之一。同时,孙老师对“现代化”这一概念也作了详述,她指出,现代化是18世纪后半期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世界性的发展进程,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使得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结合以上特点,孙老师指出,东南亚现代化启动具有以下特点:以政府为主导,强调威权主义政府在现代化启动中的关键性作用;以外国援助、投资和加入西方的市场经济体系为重要特征。本次讲座则旨在解答两大重要问题,国际援助印尼财团如何帮助处于困境的苏哈托政府实现了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印尼现代化如何启动?
国际援助印尼财团的诞生,需要放在东南亚冷战的多元构造背景下理解。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在东南亚冷战对抗,二战后西方大国非殖民化政策与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之间产生矛盾,印尼国内又呈现出激进和保守力量之间的矛盾。在苏加诺时代,印尼国内建立起三角平衡的政治机制。苏加诺作为建国之父,享有崇高的政治声望,依靠左派和右派的平衡掌握政治权利;艾地代表印尼共产党的左派力量;而苏哈托一系所依托的印尼陆军,掌握着重要的军事权力。20世纪60年代后,苏哈托的身体问题、越南战争的升级、印马对抗等不稳定因素,愈发撼动着印尼国内脆弱的政治平衡。越南战争由特种战争升级为到局部战争,使得东南亚从全球冷战的边缘上升为核心地区。约翰逊政府期望获得英国在越南战争中的支持,为此需要在印马对抗中支持英国的主张。而印马对抗和新加坡独立,更是西方国家规划的非殖民化进程与东南亚国家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冲突的直接显现。印马对抗中,英国支持马来西亚联邦独立的行为,被苏加诺政府视为新殖民主义对印尼主权的侵害。作为回应,印尼采取激烈的外交对抗和军事手段,甚至退出联合国以表示抗议。在东南亚地区大国斗争、意识形态话题与族群政治混合在一起,最终促成了1965年的九·三〇事件,以苏哈托为首的陆军力量在镇压印尼共产党的基础上建立了威权主义政府,最终打破了三方平衡局面,引发印尼国内政治的剧变。
在此背景下,孙丽萍老师指出,国际援助印尼财团(IGG)建立的直接背景,就是苏哈托政府问题。九·三〇事件发生后,美国对苏哈托政权采取了观望与考察的态度。印尼独立后,一直存在复杂的国际债务的问题,1958年至1965年,新中国对印尼提供了2.1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1949年至1965年,美国对印尼提供6亿美元经济援助,1.56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孙丽萍教授通过引入“软权力”的概念,指出尽管在总量上,美国提供的援助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援助,但是中国与印尼拥有相同的国际身份,同为新独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苏加诺本人对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感到羡慕。这些使得美国对援助印尼有所顾虑。为此,苏哈托掌握政权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扫除美西方提供援助的外交障碍。最终在1967年,国际援助印尼财团第一次会议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向印尼提供第一笔2亿美元援助,主要采取无偿援助、无息和低息贷款的形式。1967年至1968年,国际援助印尼财团先后召开五次会议,向印尼政府提供援助,拯救了苏哈托政权的经济危机。
国际援助印尼财团的组成方中,世界银行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在援印方案的制度与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麦克纳马拉担任世界银行行长期间,世界银行援助重心转向第三世界国家,在亚洲和非洲设立了两个代表项目,其中亚洲的代表项目就是援助印尼。世界银行对苏哈托掌权下的印尼社会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指出威权主义可以替代市场发展的不完全,调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利益集团的矛盾。世界银行还对印尼提供了“软援助”,排除了被称为“伯克利小组”的顾问团,协助印尼制定国家发展计划;并提出“灌溉复兴计划”,向印尼提供技术援助。
回顾国际援助印尼财团的援印过程,孙丽萍教授以为,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国际援助印尼财团帮助苏哈托政府解决了执政初期面临的经济与政治困境,通过推动经济现代化确立了威权主义政府的合法性。第二,印尼国家转型推动了东盟的建立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东盟国家经济现代化启动,经济开始高速增长;1965年至1990年,印尼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4.5%,马来西亚为4.0%,新加坡为6.5%,泰国为4.4%,均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第三,随着20世纪70年化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加入到世界市场经济体系,印尼的国家转型、东盟的建立、发展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共同助推了东南亚区域冷战从两极对抗逐步转向经济一体化,全球冷战率先在东南亚地区拉开了终结的序幕。
讲座的最后,孙丽萍教授借用沈志华先生提出的“经济冷战”进行总结,指出东南亚现代化是美国实施经济冷战的典型案例。她鼓励在冷战史研究的过程中,思考经济外交在大国外交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70-90年代全球冷战在第三世界国家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冷战边缘地带的变化与后冷战社会和通过金融手段处理国际问题的可能性,获得进一步的认识。
讲座结束后,在场的师生就东南亚冷战中的情报机构活动问题,档案获取问题,宗教因素问题,以及经济冷战与政治冷战的区分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环节结束后,吴滔教授代表我系向孙丽萍教授赠送了纪念品,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