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我系在海琴六号A324进行本学期教学研讨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李凯应邀以《明理与历史教育的“澄明之思”》为题主讲,本系三年来新入职专任教师、教学大赛报名参赛老师及教研室、督导组负责老师等参与研讨。
讲座伊始,李凯老师以“历史”以及“历史教学”的传统印象作为引子,介绍白寿彝先生对于历史教育所作出的成就与贡献,并由此提出“课程为学生留下了什么”问题,道出“明理”“历史教育”“澄明之思”等概念。李老师首先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历史教育的目的与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异化,而为解决这个问题,“澄明”,即“从混沌到清晰”这一观念非常重要。他借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一书中的原始思维混沌性论证和龙图腾的相关渊源解释了“澄明”一词的含义。随后,李老师解释了历史教育的相关概念,他认为,认识的过程就是历史认识的过程,亦即历史教育的过程。做学术研究和教育的目的是澄明,其过程是人们从已知探索未知,从有限推究无限的过程。他以中国古代相关发展为例作了生动形象的解释。结合上述话题,李老师提出:历史教育的过程这是永远在路上的过程,是从混沌走向清晰的过程,是不断更新至自身,也就是审辩的过程。这样做的意义便是“澄明”,而“明理”则是“澄明”的最佳途径。然后,李老师讲述了“如何定理”,他指出教学是合理作用,要抓住情境与进行挖掘并教学;明确历史事件的过程,正确认识历史的复杂性;了解历史趋势,明确进行历史解释。最后,李老师进行了相关教学细节的分享。
于薇老师进行总结。她指出,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教学基本功与学术基本功一样重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各位老师除了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之外,也要常常思考关于教育的理论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有高远的追求。在学生培养中,除了时刻不忘学为人师的敬业态度,认真备课,讲好每堂课外,也要重视教学大赛等集中锻炼的机会。随后,出席活动的李大海、李晓龙、李骛哲、李彦楠、杨晓东、李廷青等各位老师也进行了交流讨论。本次教学研讨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