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希腊文明探源

       2022年12月11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宫秀华老师应我系邀请,在海琴六号A326作题为《希腊文明探源》的讲座。我系博士生张广宇主持。本次讲座为我系第五届“中西古典文明节”系列讲座第四讲。

       宫秀华老师首先从神话、史诗、考古三个关键词,对希腊文明探源进行引入。如何从神话、史诗中获取历史信息,神话史诗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考古提供了怎样一个历史面貌,这都是回溯古希腊历史时的重要问题。随后,宫老师简单介绍了希腊文明的基本概况,指出了希腊文明的基本分期,分析了希腊地理的基本特点:希腊世界是面向地中海的半岛,且爱琴海岛屿密集;通过有利航海条件和天然良港,希腊世界很早就和古代东方文明发生了密切的往来和交往;为了缓解内部矛盾,缓解人口压力,希腊开始大规模向外殖民。这些地理特点又对希腊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关山阻隔的小块平原,有助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构成天然政治单位;有助于古希腊人发展工商业和航海业;商业航海贸易中的平等交换原则,又有助于平等观念形成和民主政治确立;城邦为缓解生存危机,向外殖民,促进发展,锤炼希腊人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性格;大海与长时间的航行,培养了希腊人的深入探究精神。这些影响又造就了希腊文明的基本特点:文明起点高、奴隶制文明在短短几百年间进入繁荣昌盛阶段;奴隶制文明的繁荣昌盛立足于分立的城邦制度基础之上;独特的宗教观;具有科学和民主品性,彰显理性主义与现实主义精神。

       其后,宫秀华老师开始从古希腊神话入手,探究其中关于文明起源的历史信息。她指出,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心智创造形式,与考古学相互印证,在一定程度上为探究远古社会提供了一把钥匙。和其他民族的神话相比,古希腊神话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其神明谱系清晰,诗人赫西阿德《神谱》将神话中的人物条理化、系统化;神人同形同性,即使天父之神也并非完美无缺;天上人间互通无阻;神话中还不乏如普罗米修斯盗火和赫斯提亚这类挑战权威,闪耀理性光辉的事例与人物形象,并且重视“命数”。宫老师生动地讲述了希腊神话故事中三代天神的更迭,与奥林匹斯诸神的故事,并分析了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大地女神盖亚支持儿子克罗诺斯取代其父乌拉诺斯成为第二代天神,体现了母权的强大,带有母系氏族社会特点。到了克罗诺斯统治的时代,瑞亚不能阻止克罗诺斯将子嗣吞入腹中,可能预示着母系权力下降。到了宙斯与赫拉的时代,宙斯居于众神之上,建立新的统治秩序,体现了王权的发展。奥林匹斯神系中出现酒神狄奥尼索斯,与火神兼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可能代表了社会生产的进步。在神话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克里特岛,可能也代表着希腊人对爱琴文明的某种模糊记忆;而许多神话记述更具有直接的现实原型,尚牛之风,来源于古代东方农耕社会影响;米诺的复杂迷宫,能工巧匠代达罗斯的故事也展现手工业的发达。神话更与天文学和节庆活动有关,反映了希腊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宫老师引用尼采的话指出,日神精神——代表克制与理智,与酒神精神——代表放纵与痴狂,构成了古希腊人精神的根本,彼此对立依存,维持希腊人精神生活平衡。

       解读希腊神话后,宫秀华老师又对《荷马史诗》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在谈到其中的《奥德赛》一章时,宫老师认为,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人类在征服自然和面对险阻时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无畏精神,还展示了希腊人当时所认知世界内的自然风貌。奥德修斯不仅勇于探险,充满智慧,还具有身而为人的朴素自我认知,作为一名“巴塞琉斯”,更是体现了其作为部落首领和奴隶主的历史形象。宫老师指出,《荷马史诗》正是反映了公元前10-8世纪,希腊社会的军事民主制阶段。希腊社会已经存在了基本的国家形态,土地私有制确立,独立的小生产者阶级出现,并且城邦制度已经处于萌芽阶段。《荷马史诗》直接孕育了希腊史学,如果说神话是希腊人对自身历史的朦胧意识,那么史诗的出现,已经标志着他们开始进入有意识地记录整理自己的历史的阶段了。

       最后,宫秀华老师介绍了19世纪以来,利用近代考古学对古希腊文明进行探源的成果。考古发现提供了希腊历史的直接信息。宫老师重点介绍了施里曼对特洛伊城的考古与伊文思对克里特文明遗址的发掘工作。这些考古活动真正拨开了古希腊神话与史诗中的层层迷雾,验证了部分记录的真实性,将希腊信史提前了2000年。

       讲座结束后,宫秀华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有关希腊文明的书目,并与同学就希腊神话如何反映历史信息,与古希腊遗址考古研究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我系向宫秀华老师赠送了纪念品,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