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葛剑雄:唐朝的另一面

       2022年10月20日上午,应学系山海学社邀请,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特邀访问学者葛剑雄老师做客我系,为师生带来了题为《唐朝的另一面》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学系副主任于薇主持,系主任吴滔、党委书记张东蕙和来自珠海校区的上百名师生一起聆听了这场精彩的讲座。

       葛教授从历史地理的视角出发,带领我们长时段、多角度地重新认识唐朝。

       首先,葛教授以疆域版图为切入点,讲述了唐朝在不同时期疆域版图的变化。谭其骧先生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唐总章二年(669)和元和十五年(820)两幅地图的唐朝疆域有较大的区别。总章二年图因其展现的唐朝幅员辽阔而广为人知,但葛教授指出,疆域版图和实际管辖之间有客观距离,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对羁縻地区的控制力下降,所以元和十五年图中唐朝疆域呈现出内缩的态势。开元盛世的夺目璀璨只是历史的一个侧面,如果立足历史发展的长时段维度,简单地以为唐朝一直是“盛世顶峰”或值得商榷。而从中国历代人口变迁的视角,唐朝的户口数据相较汉朝和宋朝并不突出,远未达到中国古代人口增长的高峰。

       对于唐朝的对外交往,葛教授则以综合的视角进行观察。表面上看,陆上丝绸之路在唐朝蓬勃发展,安史之乱后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并成为唐朝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然而实际情况是,唐朝政府实施了限制本国人出关的政策,同时推动丝绸之路的主要运力是外国商人而非唐朝商人。面对外国来使,唐朝人固然有着太平盛世的强烈骄傲,雄心豪情流传于唐诗辞赋,但这种心理也削弱了对外交往和学习的动力,形成唐朝“开而不放、传而不播”的另一面。

       面对当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葛剑雄教授的本次讲座也呼应了这一时代要求——正视历史,正是文化自信之所在;以古鉴今,才是走向未来之基石。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绵延不绝,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作为历史系的学子,应该从历史学习中找到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