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我系第四届中西古典文明节系列学术讲座第三讲在南校园逸夫楼401举行。本次讲座以“借鉴与创新——罗马文明的几个特征”为主题,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宫秀华老师主讲,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林英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宫秀华老师简要介绍了罗马民族迅速崛起并称霸地中海的历史过程。其中,她提到在罗马文明形成的过程中,罗马所建立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对其长期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罗马文明则对于当代许多民族与国家的文明发展也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而后,宫秀华老师从影响深远的罗马法、纪律严明的罗马军团、灵活有效的政治体制、先进实用的自然科学、现行公历的基础“儒略历法”、广泛流行的“拉丁字母”和集实用、坚固与美观为一体的罗马建筑等多方面阐释了罗马文明的精髓。
接着,宫秀华老师介绍了埃特鲁里亚文明的概况,并指出在罗马文明孕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埃特鲁里亚文明对罗马文明有最直接的影响。一般认为,西方古典文明的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故而埃特鲁里亚文明深受希腊文明的影响。罗马在继承希腊文明和埃特鲁里亚文明的基础之上,经过改造、创新与升华,使罗马文明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将西方古典文明推向辉煌。
与希腊文明和古代东方文明相比,罗马文明具有不同特质。首先,宫秀华老师阐述了罗马文明的开放性。在王政时代,罗马王权统治具有开放性特点。除了罗马城的创建者罗慕路斯是纯粹的罗马人,其余六位国王均不是罗马人。在第六位国王塞尔维乌斯统治时期,其实行的改革以财产多寡来划分社会等级,这一改革打破了氏族的血缘纽带联系,标志着罗马基本完成了由氏族制度向国家的过渡。此外,罗马统治者通过收容逃难者扩大自身政治影响力,并创建由罗马人、萨宾人和埃特鲁里亚人组成的元老院,维护王权统治。而更为重要的是,罗马向拉丁平原其他部落成员开放一种不完整公民权(拉丁权利)。随后,又向意大利半岛和地中海地区开放公民权。在卡拉卡拉敕令颁布后,罗马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都被授予了罗马公民权。
其后,宫秀华老师分析了罗马文明的灵活性和实效性特征,并简要介绍了罗马的共和政体结构。同时,她提到罗马的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历史,以及罗马在对外征战中所推行的灵活有效的制度,例如向意大利推行分而治之的同盟制、向地中海区域推行行省统治制度(城市管理体制、附属国王制、行省总督制、行省议会制)和一系列监察机制等。
此外,宫秀华老师分析了罗马文明的世界性特征与环地中海文明的罗马化进程。她指出,帝国初期奥古斯都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帝制的有效运作提供了保障,例如,划分行省、削减军队、规范财税制与人口普查制、扩建殖民地、推广皇帝崇拜等, 强化帝国统治,加速被征服地区的罗马化进程。此外,她还对罗马化问题研究的学术动态和基本观点进行了归纳,重点介绍了罗马文化在帝国文明进程中的主体性、强势文明和弱势文明之间的不对等性等观点。从而强调,罗马文明是在帝国境内千姿百态的地方文明的影响和带动下才得以迅速发展,成长为具有“世界性”的文明。
罗马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影响深远。“罗马军队打到哪里,道路就修到哪里”,帝国境内的交通道路呈网状分布,诠释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谚语。通过展示罗马城文化古迹和艺术珍品的诸多图片与讲述爱德华·吉本访问罗马从而诞生了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的故事,宫秀华老师揭示了罗马文明独有的永恒魅力。
在问答互动环节,参加讲座的同学们积极提问,就罗马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文化公共空间异化的影响、中国行省制与罗马行省制的异同性等问题与宫秀华老师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宫秀华老师也对此做了详尽细致的解答。
最后,林英老师代表全体师生对宫秀华老师表示感谢。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