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珠海历史与当代发展情况,提高对特区建设认知,强化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意识,我系2018级本科生在党政办公室张萍老师的带队下,赴珠海市博物馆与城市规划馆进行参观学习,其中特别参观了 “奋进新时代 扬帆再起航——庆祝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
“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中国革命开放的一个历史缩影和时代先声。同学们首先参观了“奋进新时代,扬帆再起航——庆祝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主题展览。此展览分为“光辉岁月四十载”、“砥砺奋进新时代”、“同心逐梦大湾区”、“二次创业再出发”四部分,展现了珠海经济特区建设者们四十年来的筚路蓝缕和春华秋实。从“杀出一条血路”到“闯出一条新路”,珠海经济特区始终不辱使命。
1978年,珠海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在体制改革中发挥着“试验田”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珠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横琴自贸片区建设、拱北陆路口岸建设等重要项目中践行新发展理念,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每一份珍贵的史料都记录着珠海的巨变,令人感慨万分,而这都离不开改革开放先行者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传统艺文·民俗文化”主题展览则从两个方面展开:“古今珠海人”从历史上的南迁移民说起,以 “珠海‘红色’三杰”、“异乡珠海人”等五部分,呈现了珠海丰富的文化面貌与人口组成。在“传承在民间”展区中,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珠海4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粤剧、斗门水上婚嫁、捉泥鱼等。这些重要的历史人文因素深刻地影响了珠海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指引下,珠海政府通过强化对古镇、古村、名人故居等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深入挖掘珠海在海洋文化、中西交流等方面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申报力度,形成了具有珠海特质的城市文化符号,让这颗蒙尘的海滨明珠重新绽放出令人惊艳的历史光泽。
最后,同学们到达了本次出行的最后一个目的地——珠海城市规划展览馆。该馆主要展示了珠海的历史沿革、生态本底、建设重点、各区风采、规划蓝图和城市气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珠海城市规划紧抓自身的经济特区定位。作为改革开放的“探路尖兵”,珠海城市规划的国际化、科技化方向也日益明显,促进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珠海也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湾区。这座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正向我们积极宣示着未来的发展目标—— “新特区”,即新珠海、新经济、新生活!
四十载白驹过隙,昔日渔村换新颜!曾经的荒凉滩涂,如今高楼林立车如蚁、络绎不绝船如风,十里长街灯火明,熙熙攘攘游人乐。从“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边陲小镇到吸引大量外商投资的“海上明珠”,从遥隔天堑、交通不便的海岛到密切合作的粤港澳大湾区,珠海正在步入更加广阔的天地。从前破落的遗迹旧址,如今生动地讲述着历史故事,美丽的花园式城市已看不出从前道路坑洼、草木萋萋的模样;城轨飞驰、自助通关,5G高塔传递着平稳的信号,行人步履匆匆而自信。文化与科技不仅重现了珠海的古老魅力,也点亮了无数珠海人的生活。这是一座充满斗志和幸福的城市。在未来,它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带领下,继续以激情、科技、创新理念与人文关怀,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特区之城砥砺前行,百岛之市千帆竞发;群英故里人才辈出,珠澳携手同心筑梦”,珠海的历史与现实激励着我们新时代青年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下,发挥敢闯敢拼的精神和扎实的专业能力,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