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国同庆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系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全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为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仰、增强马克思主义学习热情,4月8日下午,我系杜丽红教授于海琴六号C103礼堂为全体本科生作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我系党总支书记郑哲、团委副书记陆卓莹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大道之始,并非一蹴而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早期离不开维新派思想家们对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译介,他们收集、翻译、刊印了大量欧洲工人运动与社会民主党派的资料。与此同时,第二国际与各国社会党的活动也开始进入国内知识分子的视野,国内革命派此时也希望能够从马克思的新思想中获取欧洲革命的成功经验。另外,大批留日学生也将日本的社会主义论著引介到国内,带来了全新的思想。
杜丽红教授指出,因为翻译问题,当时的译介具有很大局限性,各种观点十分混杂,而真正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反而没有专门的译著。马克思主义真正在中国的传播始于国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接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德、奥、俄三大专制帝国的垮台,远东中、日等专制国家内民主主义情绪高涨;十月革命的爆发和苏俄劳农政府的出现,更激励了各国工人运动暨社会革命的勃发,国内的思想舆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俄国苏维埃政权成立之后,先后派遣俄共党员进入中国进行活动,而在俄华工成立旅俄华工联合会接受苏俄的领导。1920年春,苏俄派维经斯基一行人到华,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建立起稳定的联系。自此,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为次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而历史也证明,经过近代漫长的探索,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旗帜的发展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最后,郑哲书记对本场讲座作了简要的总结。他指出,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落实好党史学习的基本要求,真正以党史照亮前行之路、以党史激发奋进之力,从学习党史的过程中赓续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并融入到自身实践当中。他还特别强调,党员同志要身体力行、带头进行党史学习;而正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学,更应该借此机会增强理论知识、提高思想水平!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经过此次学习,同学们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未来,我们继续投身党史学习,传承红色基因,从党史中汲取成长成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