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党性修养,使其成长为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1月20至22日,我系党总支组织师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共赴“粤东红城”汕尾市开展师生党员革命传统教育培训活动。
本次活动由我系党总支郑哲书记带队,学系万忠娟副书记、青年专职辅导员张文俊副教授等46名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活动受到了汕尾市党史研究室和在汕尾工作的中大校友大力支持。
11月20日下午,在郑哲书记、万忠娟副书记的带领下,我系部分教职工前往汕尾市委党史研究室调研,与莫春云主任就双方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科研合作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20日晚,汕尾市委党史研究室莫春云副主任为活动队伍举行了“海陆丰革命老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主题讲座。
海陆丰根据地是彭湃同志带领海陆丰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的著名革命根据地,先后推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及多次农村武装斗争,组织完善、革命觉悟高、群众基础雄厚都为当时中国革命起到示范作用。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海陆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多次保护和安全转移人民军队的重要领导人和主要力量,为保护中国革命的火种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当代,汕尾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指示,通过整理史料、修缮遗址、主动宣传等方式,全面加强了对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打造了一条独具魅力的红色革命旅游线路。最后,莫主任寄语也同学们继承发扬红色文化,学以致用、报效祖国和人民。
郑哲书记对本次讲座深有感触,他指出,海陆丰根据地的革命历史在党的历史上有着重要贡献,并鼓励在座的师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以先辈为勉,明确自身责任,努力奋发。
万忠娟副书记则对以莫主任为代表的党史研究一线工作人员表示由衷敬佩,他们对历史的敬畏、深情与高度责任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21日上午,我们一行人首先来到了位于陆河县湖坑村的激石溪地下交通站(峨眉山站)遗址,在陆河红色文化馆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
当地曾有一句形容地下交通工作的谚语:“革命成功,跑死交通”,不仅揭示了交通员面临的艰苦与危险,也形象地表现了地下交通工作对于革命斗争的重要性。红色交通线是解放战争时期海陆丰自卫队对外联络的“大动脉”, 担负着党组织间联络、护送重要物资和干部人才进出等重大任务,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激石溪地下交通站(代号:峨眉山)为配合武装斗争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传递信件、护送同志以及侦查敌情等。
当年的交通联络人员,只能依靠徒步传递信息;此外,他们不仅需要自主解决沿途的食宿问题,还要乔装成各种人物、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敌区和封锁线。激石溪地下交通站的站长陈如就是其中的一位英雄模范。他是一位参加过长期革命斗争的红军战士,始终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并在长期工作中练就了机智勇敢的本领,先后多次躲过敌人追捕、成功完成任务。在陈如的影响下,他的子弟与村中群众也纷纷拥护中共、参与地下斗争,帮助保护了早期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随后,我们来到了激石溪革命根据地先烈纪念园。它位于激石溪金龟山,曾经是红军多次打击国民党武装力量的地方,长眠着多位革命烈士。为纪念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汕尾市委、市政府和陆河县委、县政府拨款筹建激石溪革命根据地先烈纪念园,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原广州军区政委杨德清为其题名。现在,先烈纪念园已经成为广东省中共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团校与青年政治学院实践基地、汕尾市党员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进行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跟随着讲解员步入陵园,我们对当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武器稀缺、与敌人力量悬殊的时候,红军与当地民兵也未曾妥协投降,而是通过占领制高点、自制土炮、使用游击战术等方法,与国名党武装展开了多次搏斗。周恩来、彭湃、徐向前、叶镛等中共与人民军队早期领导人曾经到此为革命斗争总结经验、指明方向,林谭吉、杨其姗、范照南等多位当地苏维埃政府委员、共产党员则抛家舍业、身先士卒,最终为革命胜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郑哲书记与万忠娟副书记的带领下,我系活动队伍先后在革命英雄纪念碑前和烈士陵园内鞠躬、默哀致礼,对英勇献身的革命先辈们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在纪念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的浮雕墙前,我系师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先烈纪念园的上空,仿佛跨越了近百年的时光与先辈们的浴血呐喊重叠在一起,激励着一代代的党员同志为人民事业鞠躬尽瘁、奉献终身。
在郑哲书记与万忠娟副书记的带领下,我系活动队伍先后在革命英雄纪念碑前和烈士陵园内鞠躬、默哀致礼,对英勇献身的革命先辈们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在纪念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的浮雕墙前,我系师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先烈纪念园的上空,仿佛跨越了近百年的时光与先辈们的浴血呐喊重叠在一起,激励着一代代的党员同志为人民事业鞠躬尽瘁、奉献终身。
在漫长而又艰苦的革命战争中,彭湃、杨其珊等革命领导曾多次到北中村宣传并带领农民开展农运斗争。工农红军第二师师长董朗及农运领导林铁史等曾多次到北中村,动员农民赤卫队攻打新田墟。解放战争时期,少年的谢非同志,曾在这里受到马列主义真理的熏陶,他在庄歧洲、郑万生、彭克明、叶左恕等革命先辈的领导下,在白马地下交通站为地下斗争而执着奋斗。革命先辈们与当地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为陆河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和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觉悟,为我系师生党员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本次在汕尾市开展的师生党员革命传统教育培训活动,使我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党史知识的同时,对于我党的革命精神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要时刻保持对于党和人民的热忱之心,坚定理想信念、敢于迎难而上。我系师生党员将不断追求提高党性觉悟和实际能力,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